如果是在別的劇組,可能算不得什么大事,一個是眼神發飄,小心思作祟去找鏡頭;一個是動作不過關,還不是不認真,是注意到了鏡頭在另一邊,覺得自己這邊擺個姿勢就好了。
前者沒有被鏡頭抓到,本該不是錯誤。
后者是對手戲的演員沒有注意到他的走神,動作不是事先安排好的那么規整,對打的時候,拳頭在肩膀上蹭了一下,電影學院的學生因此整體動作有一點走形。
在一些電視劇現場,類似的拍攝都是優質水準,幾十人的群戲,別說鏡頭沒拍到,就是拍到了,又有幾個觀眾會去注意畫面中心之外的‘背景’角色呢?
在這里,不行。
黃三石剛剛因為看到了孫麗和孫宏雷的表演,內心的火焰也被點燃,他想要再去挑戰一次。
懷著這樣心態坐在那個位置,看到現場有‘疏漏’,馬上叫停,他心里也清楚,周樂如果看到了也一定不會讓這場戲過,還是會重新拍,主鏡頭沒拍到,別的鏡頭拍到了,這也不行。
所有的主要演員,全都沒有任何表情,很平靜的重新回到自己位置等待重新拍攝,電影學院的這幫學生感覺到了四周的緊張氣氛,在《創世紀》的劇組可沒有誰會在心里不屑這里太嚴格,來感受到了,骨子里的傲氣也被激發了出來,如果連這樣的群眾演員角色我都演不了,以后憑什么站在聚光燈下。
一場群戲的打斗戲,拍了一下午,周樂給這幫未來的演員鼓掌,大家也都給他們鼓掌,過去會聽聞一些心高氣傲之輩目中無人,也看過類似的場景,這幫孩子不管心里真實想法如何,表面上都展現出了專業演員的素質。
他們未來,就算成為了明星,前面也肯定有一個會自豪一輩子的前綴——演員。
除了觀摩的群體,媒體在對這部戲進行了全方位的追蹤報道,盡管只是邊角余料的拍攝和采訪,依舊讓廣大的影迷和粉絲大呼過癮,對這部戲充滿了期待。
每一個參演的演員如果接受采訪,都會表示這必將是帶給大家最好觀影感受的一部電影,不是那種帶有宣傳的吹噓,完完全全是自身的真實感受。
有棱角的,來到這劇組,不需要別人給你磨平,大環境就自動給你磨平了。
《創世紀》的劇組成為了一塊磨刀石,很多還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輕人,不需要在這里有一個正兒八經的角色,演個小角色就可以,目的是讓他在這里停留幾天。
不需要多,幾天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