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擁有了私人飛機之后,周樂不再覺得長途飛行是一件需要提前有一點心理建設的事情。
些許抗拒煩躁的情緒也沒有了,以前需要調好時間,還要順應別人的節奏,現在些許的限制身邊的人提前會安排好,他這邊則如同上班一樣,穿好衣服離開家門,一路暢通的到達大洋彼岸。
上車,平穩行駛在影城部分區域和通風影城機場的快速路。
車子可以短暫的開入機場內部,在邊緣地帶上擺渡車,直達自己私人飛機前。
不需要等待,直接登機,無論是休閑模式還是工作模式,幾乎可以做到無縫銜接,無需擔心自己亮相在公開場合,單憑他個人影響力這一點,除非是需要媒體宣傳,不然沒有一個機場會希望他正常出現在機場,不需要多,幾分鐘的時間機場就需要如臨大敵的處理現場擁擠混亂的麻煩。
新年伊始,透過窗戶還能看到遠處跑道外的點點積雪,真的是應了那句話,瑞雪兆豐年,還沒過正月十五,影城就有十部電影開機。
幾年前曾經有一年幾百部戲的行業虛擬繁華,粗制濫造當道,資本攪局只為賺錢不問質量。
也曾有過一年之內銳減八成立項,行業冰凍期使得大批量的影視從業人員沒飯吃。
而今的華夏影視圈,項目多,審核標準也高,資本不再是指手畫腳,而是具有長遠戰略規劃的合作,第一部合作,可能是看名氣,一次合作導演能否取得資本的信任,看你的能力,在這樣一個殘酷競爭的行業內沒有容錯率可言。
在這方面,周樂是認可好萊塢的‘無情殘酷’,你失敗了別談自己是大導演,你連續成功,偶爾轉型失手一次沒關系,可連續兩部戲三部戲都讓投資方賠錢了,那沒什么可說的,自己從高出走下來。
看似殘酷,但這殘酷對資本也是有代價的,讓你導演的權力增大,你導演有資格拒絕資本帶過來的不適合的演員,這在過去幾年,幾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大好的局勢,過年期間跟各位導演聊天喝酒,周樂都恨不得馬上進組拍戲,《創世紀》第三部的一部分場景都已經搭建完成,這個時候去大洋彼岸弄一個新項目,跟年前的想法是一樣的,自己這樣一個身份特殊的人去了,不是明確自己做主導,能不說話就別說話,現在還指不定有多少人發出質疑:“為什么要請周樂過來,難道我們好萊塢這么多的大導演大編劇就弄不出來一個比《創世紀》更好的作品嗎?”
如此往死了得罪人的問題,明知道答案也不會有人開口。
事實就擺在這里,幾位老爺子就差拍桌子了,那些大編劇也都是各執己見水也不肯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