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和金影獎頒獎典禮上,很多參演了周樂作品的人,所聊的話題都是你被周樂‘折磨’了多長時間。
沒有爭鋒相對,沒有敵視,沒有不友好,在《鐵血王座》上映之前,世界上所有的娛樂產業從業者,大家真的是一家親,不要說你是歌手跟電影沒關系,看看《鐵血王座》的電影音樂和電影歌曲,那是全世界范圍內挑選音樂人和歌手。
也不要說我是主持人,我也不參演電影,一旦《鐵血王座》成功,所產業的周邊價值,將不止覆蓋整個演藝圈,甚至會撬動整個傳媒產業鏈的結構。
從投資方的大佬,到各路大導演大編劇和大咖演員傳出來的零星消息,他們沒有劇透任何劇組的事情,但他們將信心寫在了臉上,也都毫不掩飾的聲稱自己看到了一部分正在制作中的畫面,至于看過之后到底是什么樣的情緒反應,不需要說,說了就沒有意思了,說了就無法繼續吊觀眾們的胃口了。
想要將后期宣傳的費用省下來只是一個小目的,那么多錢都花了,真的再去砸一兩個億做宣傳也不是舍不得,關鍵是大家覺得這樣帶有一定互動的吊胃口宣傳方式,屬實效果好,有網站開啟了期待值投票,《鐵血王座——緣起》的期待值是毋庸置疑的絕世王者,投票通道開啟一天時間,實名投票,考慮到語言文字的不互通,全球范圍內達到了五億次的投票數據,足以讓全世界都驚呼這還是影視產業嗎?這還是一部電影所能承載的影響力嗎?
之前所謂的一年時間要上映給觀眾看的束縛,如今早已不存在,周樂那精益求精的苛刻早已是人盡皆知,前面百萬一場戲都敢去拍,拍完了還敢大幅度的剪輯掉,后期制作細致到每一幀畫面大家也就不覺得有任何奇怪。
一段配樂,他都可能召集二十多名音樂人坐在一起反復的研究,嵌入到電影之中就連這段配樂與普通電影劇情音量的配比,都讓人反復去聽,反復去嘗試,這樣的細節就是為了讓觀眾在電影院觀看的時候,前面正常情節觀看,音量適中,不會因為突然間的電影配樂或是大陣勢的戰爭場面爆發而產生音量刺耳的感覺。
從前,或許有不太了解周樂或是不太認同他的人,即便是他用《創世紀》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也會有些人覺得他的才華只會為自己盈利,在這方面小小的挑挑刺。
真正到了《鐵血王座》,可算得上是臨危受命,上來就是要大干一場的架勢,擺出的陣勢和最初的消耗一度讓很多人內心產生危機感,直到素材不斷的拍攝完成,直到一場場文戲的表演讓很多大導演都在一旁豎起大拇指。
斯皮爾伯格曾經公開表示,幾乎周樂拍完的作品,接下來很多部衍生劇的主角,都不需要再去挑選演員,因為你可以在《鐵血王座——緣起》里面都能夠看得到。
他是唯一一個稍微說到了一點拍攝狀況的人,一句話引得全世界的演員又一次的開始集中,之前還抱著我可以等待別人作品的演員,此時此刻才著急,不求別的,一個小角色可以不可以,露個臉就行,哪怕是個大頭兵,哪怕是個一閃即逝的鏡頭。
不在這一部的《鐵血王座》中露臉,以后衍生劇你參演都覺得自己低人一頭。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樣的認知開始影響到很多人,周樂在行業內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高,太多太多人都看到了他作為一名導演一個劇組掌控者的能力,藝術方面的觸感更是從大家一直作為觀摩團一員在劇組觀摩這件事上得到充分的體現,如果不是真的好,至于都不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