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怪的魯美利相比,劉奶奶的講課方式要親切得多。
她和張青坐在一張長凳上,然后像講故事一樣,慢慢地給張青介紹土系技能。
土系技能分為初階、中階和高階三個階段。修煉者在進入初階之前,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
土系技能的每個階段沒有嚴格的時間劃分,完全靠修煉者的悟性。悟性高的人,很快就能進入初階,甚至可以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迅速達到高階。
老師們只能把具體的修煉方法告訴修煉者,至于能夠將土系技能修煉到什么程度,就要看修煉者自己的悟性和勤勉程度了。
劉奶奶道:“授人以漁,你掌握了方法,能打到多少魚,就要看你自己了。其實能夠進入青山書院的修煉者,悟性都不會太差,只是不同的人,有的勤快,有的懶惰,有的用心,有的不用心。所以有的人修煉起來很快,有的在這里待了很久,甚至連門都還沒入。我們院就還有五個人連初階都沒有進入,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用心。所以在這里,專心致志勤學苦練才是最重要的。”
張青點了點頭。
接下來,劉奶奶開始正式講解土系技能。
土系技能和其他四種技能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一種從自然界中“觀象——取象”的過程。
世間萬物都有“象”,人用眼睛看到的部分是表象,看不到的部分是里象。
一切事物,包括人,都是表象和里象的統一體。
劉奶奶以人作為例子,介紹了一個簡單的觀象——取象過程。
“我們在看一個完全陌生的人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這個人的容貌對不對?這個人長得是美還是丑,是高還是矮,是胖還是瘦,是老還是少,我們用眼睛看了以后就知道了。這是他的表象,是我們能看到的東西。但是這個人是好還是壞,是善良還是丑惡,是高尚還是虛偽等等,我們能用眼睛看得出來嗎?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不知道的那個‘心’就是這個人的里象。表象是我們能看到的,里象卻是看不到的。那我們是如何判斷一個人是表里如一還是表里不一的呢?就是通過長時間的相處,通過對這個人言行舉止的不斷觀察和揣摩才知道的。表象和里象不是分開的。一個人的里象是什么樣子,就會不自覺地通過他的表象表現出來。但是表象通常會掩飾,會騙人,這就好比有的人你看他像好人,其實他是一個壞人;有的人你看他像壞人,其實他是一個好人。
所以我們在判斷一個人究竟是什么樣的人的時候,先要觀察他的表象。不過在觀察表象的時候最好不要做出任何判斷,因為他可能會通過表象來偽裝自己。你得仔細地去觀察他,揣摩他,直到掌握了他的脾氣、性格、善惡這些里象的時候,才能真正了解他。這就是一個從觀象到取象的過程。”
張青點了點頭。
劉奶奶繼續道:“上面是用人做例子,那么我們現在把觀象和取象放到世間萬物上面,又要怎么做呢?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說話和相處來完成對人的觀象和取象,但是這世上除了人以外,還有很多東西是不會說話的。比如說泥土,我們觀象很容易,因為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泥土,但是如何取泥土的象呢?它既不會動也不會說話,我們怎么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呢?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重新解釋一下‘象’了。”
劉奶奶對張青道:“我先不說,你告訴我,你覺得象是什么東西?盡管說,沒有關系。”
張青想了想,道:“象就是看不見的東西。”
劉奶奶道:“說具體點,看不見的東西是什么東西?”
張青苦思冥想了一會兒,覺得太抽象了,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便道:“我也說不清楚,反正就是覺它像空氣一樣無形、無聲、無色、無味,雖然說不上來它到底是什么東西,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
劉奶奶微笑著點頭道:“這就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