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于是利用聚土術變出了一把頭部是鋒利的半圓柱狀鏟子的小鑿子,就和木匠用來開圓孔的鑿子一樣。
他拿起一根竹子,控制鑿子對準竹筒,然后用意念把鑿子壓進了竹筒。
鑿子遇到了第一個竹節,張青把鑿子往里面壓,但是竹節很堅硬,鑿子一時無法把竹節鑿開。
張青于是讓鑿子離竹節遠一點,然后突然發力,鑿子猛地沖進去,一下子就把里面的所有竹節打通了,鑿子從竹子的另一端沖了出來,鉆到泥土中去了。
接著,張青又控制鑿子進入竹筒,把殘留在里面的竹節削平了。
一根兩丈多長的竹子就打通了。
其他人都知道該怎么做了,于是每個人拿起一根竹子,開始用聚土術變出的鑿子來鑿通竹子的關節。
菜地邊上頓時響起了一聲聲鑿竹子的聲音,看起來就像一個木工作坊。
劉申海看著學生們認真專注的表情,欣慰地笑了。
有的人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聚土術,可以控制鑿子一節節地把竹子內部的竹節打通;有的還不太熟練,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鑿子就散成了泥土,只好把泥土倒出來,重新開始。不過所有人都非常認真。
很快,所有竹子都被鑿通了,變成了一根根管道。
修煉者們高興地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互相比較誰鑿得更好。
在這之前,他們雖然每天練習聚土術,卻還沒從來沒有用聚土術實踐過。現在雖然只是用聚土術來通竹子,對他們而言卻具有不一樣的意義。
接著,張青又量了田間蔬菜的間距,用柴刀在竹子表面劃上等間距的記號,然后用聚土術做出一根細小的鉆子,控制鉆子旋轉起來,像電鉆似的在竹子上面鉆出了一個個直徑約一厘米左右的小孔。
其他人又仿照張青的辦法,在竹子上面鉆了孔。
他們先用一小片菜地來做試驗,一共十二列菜,用十二根竹子來做滴灌管道,剩下的竹子用來把這些竹子全部連通起來。
一個時辰之后,一個簡易的滴灌系統裝置完成了。
用于滴灌的竹子被放置在了蔬菜的根部,所有竹子的一端連接在一根拼接起來的長竹子上,另一端則被堵死。長竹子的一段接入了一個很大的木桶。
為了能夠調節水量大小,張青還在主管道上做了一個簡易閥門,那是一個可以旋轉的竹片,通過旋轉竹片來控制管道中水流的大小。
同時,為了防止管道堵塞,張青又在木桶里面的入水口處蒙上了一層紗布作為過濾網。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把水挑到木桶里面了。
大家正準備去挑水的時候,劉爺爺、劉奶奶和魯美利三位先生走進了菜園。
他們看到菜地里多出了一個奇怪的裝置,就走了過來。
“這是在干什么?”魯美利嘟著嘴,用眼睛巡視著地上的竹子。
劉申海道:“這是張青想到的辦法,叫滴灌,可以用來澆水,只是不知道具體效果怎么樣。”
“滴灌?什么意思?”
張青急忙向幾位先生解釋了滴灌技術。先生們聽了以后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只是都對滴灌的效果持保留態度。
為了向大家證明滴灌的效果,張青和其他修煉者開始從井里打水,然后把水挑過來,倒進大木桶里面。很快,木桶就裝滿了水。
張青激動而又忐忑地擰開了閥門。
木桶里面的水馬上進入了主管道,然后進入了菜地里的竹子。
張青急忙跑到一根竹子邊上蹲下,其他人也都進入菜地,觀看滴灌的效果。
對準蔬菜根部的孔里開始一滴一滴地冒水了,水滴直接沁入了根部的泥土之中。
張青如釋重負地叫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