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洪等人忙著讓實驗室重新恢復之時,身在西北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魯達,經過幾天的交流和學習,終于有了重大的收獲。
倒不是說魯達以他的學識贏得了研究所里科學家們的尊重,而是使用了“威逼加利誘”的“簡單”方式,讓那些處于失落和惶恐狀態的中的科學家們不得不配合他行動。
按照他的目的,將他帶來的資料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并且得出了非常讓人愉快的結論。回家的希望從0.000000002%的概率變成了2%。
終于得到了滿意的結論,可是另外一個事情卻開始困擾他了。那就是想要實現大質量的粒子對撞,并且在碰撞的瞬間形成超密度的粒子,并且擁有足夠的質量來影響三維時空的量子構成,幾率是非常非常小的。
而且如今他們的因為上次的實驗失誤,導致對撞機已經損壞,在西北高能物理研究所已經不可以進行類似的對撞實驗了。
而且依照他們上次的實驗方式,再次進行對撞實驗,并不確定能夠引發上次的異常想象。畢竟極小概率事件的發生本來就不可預測。
這個結論并不是魯達想要的結果,通過一番“施壓”,那些科學家給了魯達另外一個看似異想天開的方式,直接人工模擬恒星死亡塌陷的過程來實現黑洞物質的產生。
聽完上面的提議之后,魯達直接被震撼到了。
人工,模擬,恒星,死亡。
一聽就知道是多么不靠譜的事情啊,不過提出這個建議的科學家說道:“魯先生,我知道你不相信我,如果你真的想要再現黑洞物質的話,只有這個辦法可行。”
魯達說道:“不是我不相信你,實在是你說的東西,是地球上的科技能夠實現的東西嗎?已經二百年了,世界上的核聚變反應堆,商用的問題都得不到解決。如今你卻給我說,可以模擬恒星死亡,讓我怎么相信你?”
那名科學家說道:“魯先生,其實核聚變反應堆之所以不能商用,和技術成熟度沒有絲毫的關系。其實在舊時代,也就是三百年前,核聚變反應堆就已經接近商用了,只不過處于另外的目的,那個項目才被擱置起來的。”
魯達說道:“還有這種事?”
那名科學家說道:“魯先生,你也是搞研究的,應該知道,技術上的事情,有時候不完全由技術本身決定走向,尤其是這種事關重大的技術,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決定它的命運的。很不幸,核聚變反應堆就是這樣的案例。”
魯達滿臉不解的問道:“為什么?”
那名科學家說道:“其實我也想知道為什么,可惜答案已經塵封在歷史的煙云中了。”
魯達說道:“你提出這個建議,不只是想要幫我吧?”
那名科學家點了點頭說道:“雖然你的‘威逼利誘’看起來很有效果,其實我是不在乎的。我只是想要試試復制當年的瘋狂實驗。”
魯達發現,在他說話的時候,眼中綻放出了奪目的光彩,那是一種對未知的渴望之光,對探索的追求信仰。
隨后魯達正式的問道:“華先生,我可以知道你的全名嗎?”
那名科學家說道:“華道考。我自己改的名字,原本我叫華英華,不過自從我讀了屈原的《天問》之后,就改了名字。屈原能提出,‘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疑問。我等后人理應有所進步才行。”
華先生的話,讓魯達一愣,他那渴求探索世界本質的想法和大多數復雜人類決然不同。
看到魯達神色有異,華道考一臉自嘲的接著說道:“是不是覺得我的想法有些天方夜譚?”
魯達連忙搖頭說道:“華先生,思想境界高遠,恕在下淺薄。剛才多有得罪,還望您能海涵。”
華道考說道:“我知道你先前說的都是嚇唬他們,不過我不會揭穿你,讓他們有所畏懼總好過無所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