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剩下的第三位家臣出身行伍,也是唯一一位帶著介紹信來的人,算起來應該是徐晃的侄子,名叫徐通,想在張田林手下鍛煉鍛煉。
這種有關系有背景的人,哪怕真的一無是處,也得留著,反正房間多得是。
隊伍大致組建完畢,可就是沒有一個擅長使用火槍的人。
雜碎兄為此召開了第一場‘家議’。
會場秉承漢制,脫了靴子進入房間席地而坐,大家不分彼此的圍坐在一起,開始時由張田林傳達了主公曹操的戰略要義。主題自然也是圍繞著該戰略,挖掘擅長使用火繩槍的人才。
只不過討論到最后,得出的結論卻是再議。原因很簡單,火槍的發源地在朱家人掌控的冀州,離楊州北部實在太遠,哪里會有什么人才溜達到這里。
倒是錢達勇在回憶中說起,有個窮困潦倒的武人,曾拿著一把鳥銃到他家名下的當鋪進行過典當。或許是個人才也不一定,至少人家手里有槍。
張田林覺得自己應該去實地考察過后再議,即使找不到人,去錢達勇家坐坐,和家里的老人談談心也是好的嘛。據說他家除了開當鋪,還投資了幾家紅樓,到那里對付著住幾天……似乎也很方便。
對于這件事,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尤其是陳良,在得到隨行許可后表現得異常興奮,像打了雞血一樣,滿臉通紅。
只可惜這趟行程注定要被戰場上的一件突發事件所阻撓。
霸武二年初秋,駐扎在陰L的郭嘉也召開了一場緊急軍議。
有使者前來求援。開春時向曹操投誠、自立才不過短短幾個月的吳郡,在農忙之際卻遭受到了楚霸王舊部,會稽郡的攻擊。由于雙方實力懸殊,戰事已然呈現一面倒的形勢,急需郭嘉調兵馳援。
從表面上看,該事件應當算會稽郡無法順利招降的后續。會場當中免不了有人開始對當初負責受降的黃忠加以指責,他們用‘遺憾’、‘悲劇’等字眼表達不滿。
只不過在使者聲淚俱下的求救過程中,郭嘉卻一直沉著臉,不發一言。有人提議這事不能拖延,必須及時調遣援軍。他們的理由很充足——丟掉吳郡事小,可為此失心與天下事大。
若是作為一方霸主,連向自己投誠自立的郡縣都保護不了,那以后還有誰敢再來議和投誠?
這確實是一頂無法輕易甩脫的高帽,郭嘉戴不起,身為主公的曹操也肯定受不了躺著中槍。
之前失利的黃忠只好低著頭站出來,慚愧地表示:這是他所闖下的禍,該當由他前往馳援,將功補過。
然而在這個節骨眼上,郭嘉卻一反常態,搖著頭斥責道:“你犯了那么大的錯誤,讓我如何信你?還是繼續在家中閉門思過吧。你們其他人也都一樣,屁股坐在較高的位置上,就一個個開始變得心高氣傲,難當大任!救援事宜迫在眉睫,派發書信給較有實力的外委千總及外委把總,火速前往救援。”
“謝謝都司發兵,我替吳郡萬千百姓,謝謝您的大恩大德!”使者跪在地上一面喊著,一面叩拜。
“趕緊拿筆墨紙硯,我要親自修書,你們多抄錄幾份,務必以最快的速度送達每個外委將領手中。”郭嘉說話時那情真意切的語氣,以及嚴肅的表情,說是在演戲,導演也不信。
總之曹操的面子算是被保全了。
真正遭殃的是像張田林這樣的炮灰將領,在收到信件后,看了又看,卻越看越糊涂。
因為這封軍令著實古怪到了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