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創造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技法,并超越前人。
至于一個刺客的發明創造,自然是殺人技法。
僅僅依靠飛刀無法干掉呂布,這一點張田林比誰都清楚。在上次面對面的戰斗中,他憑著不怕死的纏斗,才稍微討了點便宜。不過,那份不怕死的勇氣則完全是仰仗了‘復活’的能力,如若不然,經歷過這種惡斗再死里逃生的人,恐怕不會再想見到呂布第二次。
“必須有所突破才行!”
就在張田林暗下決心時,他的目標呂布,也下定決心要將郭嘉打血八塊。
主要原因,是由郭嘉寫來的信所引起
信中大致內容是很客氣的闡述了呂布的背信棄義,公然撕毀盟約,導致雙方的得力戰將殞命。不過念在大家當初互相合作過一場,可以暫時拋開恩怨,約定一個地點,交換雙方武將的尸體。
如果信只到這里,呂布倒也用不著太生氣。可接下來問題就嚴重了,郭嘉的意思是,作為該場悲劇的罪魁禍首,呂布還應該寫一封公開信,當眾向黃忠家屬表達歉意。
這是最典型的激將法,是個人就能看出來。但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曾在現實中困擾過許多人。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一個小學生向人提問‘一加一等于多少’時,答案應該說是顯而易見;可當一個獲得過雙碩士學位的人,同樣問‘一加一等于多少’時,被提問者往往會感到困惑。如果回答‘二’,會不會顯得太二?畢竟,一位能獲得雙碩士學位的人,不可能會問這么二的題目。
此時,跟呂布隨行的祭酒(謀臣)們,就被繞進了這個思維怪圈。
他們剛開始的意見是一致的,認為郭嘉的信大有文章。
具體可以解析成這樣:采用激將法,表面上看是為了誘使己方進行攻擊;那么用逆向思維看,郭嘉很有可能害怕一戰,故弄玄虛。
但是到這里為止,郭嘉的意圖還是太過明顯,不可能這么簡單。必須再反推一次或者兩次……那到底是反推一次還是兩次呢?
祭酒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說郭嘉畏戰,也有說是單純的激將法。
經過反復反復再反復的口水戰,祭酒們爭得臉紅耳赤不說,差點還拋開斯文,直接做敗類展開肉搏。
反倒是羞于參與討論這種問題的呂布,率先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他先賞了各位祭酒五大板軍棍。然后在第二天卯時,也就是太陽剛剛升起的那一刻開始點兵。
“將士們!你們看到了,我們抱著對戰場上每一位武人的尊敬,已將黃忠的尸首安置與薄棺之中,發還他的家人。可是敵人呢?他們是怎么做的?我今天告訴大家,他們已找到張將軍的尸首,并以此作要挾,試圖阻止我們繼續進軍。是可忍孰不可忍!你們告訴我,我該當如何。”
喊話被一層一層的往下傳達,直到最后,曠野之上爆發出一陣一陣響亮的口號,“打進LI陽,為張將軍報仇。”
“殺光這群小人!”
“誓殺汪直!”
“打進徐州!”
見口號大有漸行漸遠的趨勢,呂布讓人鳴鼓止聲。
等到現場再度歸于平靜,他才繼續道:“有探子回報,郭嘉正躲在LI陽,思考避戰之法。這一次,我們不僅要蕩平LI陽,更要將這禍首擒殺,以告張將軍在天之靈!”
“主公神威,戰無不勝!”
“主公神威,戰無不勝!”
霸武三年一月底,呂布率軍抵達LI陽南側六十里處,被后世人稱為‘絞肉場’的‘LI陽大戰’正式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