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鄱陽郡第一個縣城后,除了得到數目可觀的軍糧以及裝備,部隊人數也得到了擴編。
在剛打下來的地方招兵入伍其實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自然可以迅速擴大部隊,但同時也難免會將敵方細作或別有用心的人拉進自己隊伍。
為此,陳良冒著發際線再度往頭頂推進的風險,殫精竭慮,想出了一個‘保甲制度’。
所謂‘保甲’,就是以二十戶為一單位,參軍的人互相作保,在分得軍田后,不能有一人叛變或逃跑。否則二十戶人家所分到的軍田,全數罰沒。
那就在很大程度上鞏固了新兵們的忠誠度,一個人或幾個人想作亂?沒門,還有另外十七八個想過安生日子的弟兄不答應。
至于分給他們的軍田哪里來?
縣城里的貴族以及地主都以‘投降不及時’為罪名,凈身趕出城。不服的吊起來打,打完了再放。總之就是一個沒殺,包括前任城主在內都被趕了出去。
到時候這幫人若是想再回來作威作福可就難咯。分得田地的新兵們不管是身還是心,都已跟張田林綁到了一起。
用別人的東西來獎賞別人,張田林向來很大方。他打出的旗號是‘曹公來了,田地就有了;曹公來了,面包就有了;曹公來了,牛奶也會有的。’
雖然很多人不知道‘面包’是個啥玩意兒,但聽著還是很振奮人心。
部隊一下子從兩萬五千人,擴編到了三萬六千人。
事情傳到曹操耳朵里,連連指責張田林做人不懂得低調,不過那句被拿來當口號的打油詩寫的不錯,具有非常高的文學欣賞性,還特地叫來史官記錄,以警示眾屬下:‘別光顧著打仗,偶爾也該提高一下文學素養嘛,是吧?’
當然,幸福往往是建立在痛苦上的。幾家人高興了,難免會讓另外幾家人很痛苦。
賈詡就是不高興的人之一。那些縣城里的骨干們被放了出來,一個沒死,意味著他手上的人質就成了燙手山芋。養著吧,浪費糧食;放了吧,人家還不愿意走了,難道還有誰心甘情愿出去喝西北風不成?
除此之外,呂布的死也是他懊惱的源頭之一,其所造成的余波猶在,且遲遲沒有散去的意思。
長S地界早已進入了面和心不和的局面。賈詡也是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派傾向自己的軍隊去馳援鄱陽郡?很可能長S撐不過第二天就會嘩變;不派兵增援?那就只能看著張田林一步步蠶食鄱陽郡全境,并慢慢坐大。
世界上最惡心人的事,莫過于身上發癢,可偏偏就是撓不到。
好在,幾個翻來覆去睡不著的夜晚過后,一封密信及時傳到了他手中。那個早先埋設下去的大計劃,終于獲得了成功。
讀完信的賈詡一個勁嘆息,“主公啊主公(呂布),讓你不要戀戰,保住性命便是大勝。你就是聽不進去,這才招來眼下之大禍。好在,咱們的計劃最終還是成了。”
他成不成除了他自己,沒有別人知道。反而是張田林一口接一口的把鄱陽郡吞下去,大家倒看得真切。
第二個城只用了十天,里面的士兵們就率先動手把將領給綁了。大家嚷嚷著要換老板,這也怪不得人,誰讓對方(張田林)出手闊綽,動不動就分地分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