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完私事以后,張田林才重新收回心思,開始打理公事。
其實剩下的局面一目了然,在大明的腹地,李自成根本不是孫傳庭的對手。
歷史中孫傳庭的最后一戰,也差一點把李自成的隊伍給打散,可惜造化弄人,由于崇禎催得緊,加之天公不作美,導致道路泥濘、糧草運輸隊伍跟不上,才最終令孫傳庭敗北。不然誰勝誰負還是一筆未知數。
也就是說,李自成打不過孫傳庭,而孫傳庭搞不過崇禎,最后崇禎又弄不過李自成。
這是一個老鼠怕貓、貓怕大象、大象怕老鼠的命題。
現在好了,崇禎這只大白象變成了江小白,問題迎刃而解,孫傳庭躲在潼關養精蓄銳,和躲進開封的左良玉所部相互照應,害得李自成遲遲不能北上。而在歷史上多次假投降的張獻忠也無可奈何,局勢如此的不明朗,哪還敢亮出‘大西’的旗幟?再這么等下去,假投降都快變真投降了。
前幾日李自成還派遣使者來數落他,問他到底是明廷的人,亦或仍是起義軍。
張獻忠本想闡明自己‘義’字當先的本質,可誰想北方傳來消息,明廷居然把清國給打得‘一戰回到解放前’。而且那支號稱三月滅清的王牌部隊克日即將班師回朝,不用說,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起義軍。
這件事害得張獻忠幾日來都沒睡過一個安穩覺,皇帝夢真成了‘春秋大夢’,還是安安穩穩當個明廷的降將吧。
他這么告誡自己,可有一點還是搞錯了。明廷的下一個目標并不是他們。
在跟楊嗣昌匯合后,張田林馬不停蹄,果斷出擊西平堡,將正在圍攻那里的清軍打得七零八落。
而后他又在那里對不斷壯大的軍隊進行了改編。末了,根本沒有帶著部隊回京的意思,倒是跟市井流氓一樣,打起了‘趁他病要他命’的算盤。
一個月后,他率領十五萬大軍,再度近逼盛京。
由于八旗之中,兩支HUANG旗(上旗:被皇帝直接領導的旗)已遭到毀滅性打擊,真正的大權無形中落到了多爾袞手中。
皇太極出事之后,根據剛形成的祖制,由六位親王出面主事。
按位階高低分,第一位是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的次子,論資歷無出其右,但年事已高掌握的軍隊也在此前大戰中損失過半。
第二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的侄子,本在兩支‘上旗’做事,屬于皇太極的嫡系,現在就一光桿司令。
第三位就是睿親王多爾袞,正白旗旗主,此前的戰斗中雖遭受損失,但實力尚存。
第四位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功勛卓著,不管是立長還是立賢,似乎都跟他有緣。可惜在坐上皇位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比自己更牛逼的對手,注定沒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