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拙一早便已起身,見張平安來,便知他已是迫不期待,便也沒多說什么,安排了了通和其余三位了字輩弟子,一路護送張平安前往江南。
因張平安乃是凡人,了通及幾位了字輩少林弟子只得一路陪著風餐露宿,雖說沿途風景不錯,但亦是時常遇到不少軍隊,這些軍隊見是僧人,倒也不至于為難,如此一路走走停停,直到第十九日,才終于到了處在江南之地的正陽門。
這正陽門并不隱世,而是在江南大城杭城西郊的五湖山上起了山門。
這五湖山距離杭城西湖不過四五十里,風景秀麗。
竹山竹海亦是漫山遍野,山中道路略微平坦,比之少室山那是天差地別。
了通拿著智拙大師書信,求見了正陽門門主。
這正陽門要算起來,應該算是正道大派九陽門分支。
這九陽門,現如今早已落寞,但修道心法,卻被正陽門所傳承至今。
要說九陽門中最出名的,便是那九陽真經,亦稱之為炎陽九轉。
這炎陽九轉心法乃是九陽門創始祖師觀金烏東升西落所悟,本就蘊含天道至理,因為修習之人必須為男性。
而且修習之人若為至陽之體則更為優秀。
正陽門呂門主看了智拙的書信,便開口道:“我正陽門于少林同為正道中人,本就同氣連枝。如今智拙大師要送一個人來,鄙人當然不會拒絕!不過修道之事,全憑個人造化。若是這位小兄弟沒什么天賦,那鄙人也是無可奈何的!”
“那是當然!”了通雙手合十道,“呂門主能收留他,便已是幫了大忙。若是他修道不成,沒那等天賦,那也只能說造化弄人,怪不得呂門主。”
“既然如此,那諸位也是遠道而來,不如鄙人安排幾道齋菜,也好為諸位接風洗塵!”呂門主客氣道。
“呂門主好意,貧僧心領!只是我等還需回寺交差,便不做逗留了!若是有機會,還請呂門主來我少林坐坐!”了通雙手合十,謝了呂門主之后,便起身告辭。
“當真不坐了?”呂門主連忙挽留道,“吃個飯,也耽誤不了多長時間!再說,噶急弄撒西啦?”這呂門主話說的急了,連江南吳儂軟語也是脫口而出。
了通等人聽不懂江浙一帶方言,面面相覷有些摸不著頭腦,但還是堅持要走。
呂門主見挽留不得,便起身送了了通四人出了山門,折返回來便問張平安道:“小子,既然來了我正陽門,便把這里當成是自己的家!哦,對了,還不知道你這小子叫什么名字。”
“我叫張平安!”張平安連忙答道。
“唔,張平安?”呂門主沉吟了片刻道,“既然入了我正陽門,也應當有個道號!我正陽門和那武當一般,亦是以三清為祖!因為要起道號。你姓張,又遠道而來,不如便叫平遠如何?平遠,嗯,還是不錯。”
“既然門主說了,我也沒什么意見,今后我便叫張平遠了!”張平安,如今已是張平遠點了點頭,算是應了。
“嗯!”呂門主點點頭道,“你既然是智拙大師介紹來的,本門主便自己收你為徒。我正陽門大貓小貓也就兩三只,修道之時若有不明白的地方,逮住一人便可問,都是自家人,沒什么不能問的!”
呂門主話未說完,張平遠便連忙跪下磕頭道:“平遠見過師尊!”
“咦。。。。。。”呂門主連忙抬手道,“別埋汰為師了,咱們正陽門不興這一套!以后見了師伯師叔,拱手示意便可!”
“是!”張平遠連忙從地上站起,沖呂門主行了一禮道,“弟子謹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