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票。
=
如果說折騰總導演,折騰攝制組。
這是電視臺內部的一些個手段的話。
那么外來的因素,就更讓人頭大了。
首先就是廣告商。
一個飲食類紀錄片的廣告,一個能獲得巨大成功的飲食類紀錄片的廣告。
還有什么能比這個,更讓那些廚房用具的廣告商更瘋狂的嗎?什么醬油,花生油,料酒,生粉等等一些烹飪用品的生產商,瘋一樣的找上了節目組,要求投資。
這還算小頭,大頭的是那些煤氣灶,鍋碗瓢盆,抽油煙機,甚至是櫥柜的生產商。
盧靜蘭短短的一個星期,換了三個電話號碼,都被神通廣大的廣告商找到,逼著總導演干脆關機,住在辦公室,一切聯絡都靠辦公室電話,或者是助理的電話溝通。情況才變得好了一點。
接著就是一些個小飲食企業。
想方設法的要讓《味蕾上的易明》劇組去他們那里拍攝。
這是肯定不可能了。這是盧靜蘭的原話,一個紀錄片怎么拍,拍什么內容,那是拍攝者的想法為主導,不是那些個小老板能決定的。
也幸好這些老板,找不到盧靜蘭的電話。
但是據說,現在很多做餐飲的,只要看見扛著攝像機的,那都是熱情得不得了。都以為是《味蕾上的易明》劇組。
這也讓很多地方電視臺的好些個都市生活頻道的那些反應市民生活的節目,趁虛而入,借機找到了不少的黑心餐飲店。
對此,整個《味蕾上的易明》劇組,也是大呼僥幸。
幸虧這次的拍攝是換了一個主題風格,增加一點人文因素。讓所有的攝制組看起來,不太像一個飲食類紀錄片的攝制組。
所有的拍攝才能順利的進行。
就比如順利的進入一些普通人家里拍攝什么的。
也算是無心插柳了。
就像這次,整個攝制組,是走了東平電視臺的路子,打著東平電視臺下屬頻道的一個《都市生活影像》節目的名義,到東海林家拍攝進行拍攝。
=
東海林真是覺得電視臺這些人太敬業了。
大早上就來了。
在自己家樓下直接開始拍攝。
一直拍了一個多小時,也不知道這些街景有什么好拍?
甚至是老媽林深影去菜市場買菜,都專門有個攝像師跟著去。
不過看著林海玲跟著老媽都是一副坦然接受的樣子,東海林也就不再深究什么了。
但是看見攝制組其他成員,在自己家的廚房里,不停地討論著怎么拍攝的問題,從角度光線到防止火焰傷到鏡頭等等。
都讓東海林覺得,這節目組,是不是藏了點什么?
=
不光是如此,眼鏡男還希望東海林配合著,拍一些個他學習的畫面。
雖然有點弄不明白這是為什么?
但是東海林想了想,還是照做了。
畢竟還有一堆作業要寫。他們要拍,隨他們去吧。
眼鏡男雖然有點驚嘆于東海林面對鏡頭時的冷靜,但除了高速攝像師,拍攝的時候小聲一點外,其他也沒多說。
對鏡頭天然無感的人很多,這樣的人存在,只是有助于拍攝的進行。或許會感激一下。但并不值得眼鏡男投入太多的情緒。
今天的拍攝非常的瑣碎。
需要眼鏡男花費大量的心思。
=
一整天的時間里。
東海林基本上除了午休時間,沒有被拍攝以外。
其他時間里,都是面對著一個攝像機。
但是對著攝像機最多的是母親林深影。
這幫子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在林深影做菜的時候,機會就把廚房擠滿了。
甚至連端菜上桌,都拍了好幾次。
雖然心里腹誹,但也知道拍電視節目,差不多就是這樣的一家人,也沒說什么。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了晚飯過后,才算是拍攝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