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的事情,挺順利,沒有東海林想象中的一波三折的情況出現。
李總那所謂的要求,在羅希偉哪里根本就不算問題。什么加投資變成投資人和出品人啊,加監制啊,對于羅希偉來說,根本就是小兒科。
“我說,李總是哪根筋沒接好!讓你來做這個劇組的監制啊!”簽約完成后,東海林跟高維說道。
“這不是信任我嘛!”高維得意道。
“我怎么看都不覺得這是信任啊!”東海林感慨道:“一千萬啊!就這么讓你看著!換做我肯定不放心!”
“就是因為這種認知上的差距,才導致了我是經紀人,你是藝人的區別!”高維得意道。
=
差異不差異的東海林不知道。反正劇組開始進入正常的工作狀態后,就由不得兩人胡思亂想了。
演員方面。在東海林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羅希偉就找來了好多孩子。都是十三四歲,起碼有過一部電視劇拍攝驚艷的小演員。
而且更大的選角,還在進行著。
“我說羅島,這演員都沒找完了!劇組就湊齊了,是不是不太劃算啊!”東海林疑惑道。
“等演員湊齊了,這劇組湊不齊,那更不劃算!”羅希偉笑道:“好的劇組成員,比好的演員更難找!”
這話,東海林還有點不能理解,不過不要緊,羅希偉也沒打算跟他解釋。
反正這種事情,從來都是當導演后,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
東海林劇本里,光是演員方面,小演員就有十多個,加上一些孩子的家長,就有著二三十人,這還沒包括一些教師的人選。
不過文藝片的選角嘛,從來都不是在什么名聲大噪的明星里選擇,更多的是熟人的推薦。
比如,找了一個合適的演員后,就詢問他:我這里有個角色,是什么職業,什么性格,你有什么人推薦嗎?
基本上,同一個檔次的演員,認識的人都是這個檔次的多。
對于本檔次里,什么人演技好,不說相熟,但也是略知一二。
這樣就給羅希偉的選角工作減少了很多的時間。
而另一邊,羅希偉的副導演,則是在羅希偉的要求下,帶著一個攝像師,和幾個工作人員,在兩座小鎮里,不停的拍攝著圖片。
甚至是同樣的街道街景,都要早中晚的時間段里,各拍一些相片。
反正是忙活起來,把東海林看得是有時迷糊,有時確實恍然大悟。原本這么做是這么個意思!
另一邊,高維是一天三趟的開著車在潑雷和齊航兩個鎮之間來回的晃蕩。弄得東海林覺得這位是錢多燒油玩。
高維卻是道出一句:“現在能撒歡的時候,就盡量撒,到時候開拍了!那就只能二十四小時待命了!”
東海林有點不以為然,當初他拍電視劇的時候,那都能請假!
直到一星期后的一天,羅希偉帶著兩個女演員找到東海林,詢問了一下東海林的看法。
東海林才感覺,似乎羅希偉的進度在加快了。
眼下已經是十一月份。自己改寫的《放牛班的春天》里,故事貌似就是差不多這時候開始的。
兩個女演員,東海林都不認識,不過看著臉蛋,卻都都是鵝卵石型,算不上驚艷,但是也帶著點知性和純美。是耐看型的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