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人說,電影里故事矛盾的沖突,處理得太兒戲了。
也有人出來說道:見過白天打架了,晚上就和好一起喝酒一起闖禍的嗎?
鄉鎮上的孩子,故事比城市里的多多了。雖然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但是這部電影,里面的一些處理方式,是真實存在的。
不是動不動就是老師處理不好,導致矛盾激化。更多的就是,鎮子就那么大,低頭不見抬頭見。總不能一直恨下去!
那種傻事,鄉鎮的孩子,才不會做!
=
一如一些紀實的文藝片一樣。
這部電影上映后。直接形成了一種大討論。到底鄉鎮上的留守孩子,是什么樣的?
是好的多,還是壞的多?
這樣一些問題提出來。讓很多人發現。貌似他們對于鄉鎮留守兒童的關注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在以前那些動不動就關注一些個“做了大事”的“壞孩子”的故事中。
很多人是不是忽視了其他那種,不是太好,但是也不是太壞的孩子呢?
因為他們的故事不出眾。不像成績好的孩子那樣受老師喜歡,不像壞孩子那樣,做的事情“驚天動地”。也更容易引起一些編劇作者的關注,來探究這些孩子為什么會變成這樣?他們變成這樣之前,發生了什么故事。
普通的孩子,他們也向往美好,希望得到稱贊,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卻是總是被忽略。
他們或許會做一些壞事,但是在老師,甚至家長的糾正下,也沒做成什么傷天害理,驚天動地的壞事。
可是這樣的孩子,在留守兒童占據了大多數,但是卻沒有人注意的話。
那么就只能說明,以前人們關注的點,出現了方向性的錯誤。
只抓了兩個極端的學生的故事,而忽略了那些不引人注意的大多數人。
=
這一部《放牛班的春天》,卻是把這一缺失的部分,給補充起來。并且還是用一種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方式。或者說是喜聞樂見的方式給呈現出來。
=
撇開這些討論不談。票房的推高后。
則是引起了院線方面的注意,一方面,院線也開始增加排片量,一方面加大了宣傳。就是想看看第二周,能不能有一個好的結果。
什么文藝片導演的又一力作。關注鄉鎮留守兒童中的不認為熟知的人群。
什么這個暑假不容錯過的一部好戲。讓你在觀影的同時,也能享受一番心靈上的洗禮。
等等等等。
嗯,你還別說,宣傳雖然是俗套了點。
但是俗套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管用嘛!許多不明真相的群眾當真是被騙進了電影院。
第二周的票房,依舊是……兩億。
一眾影院的宣傳者都吃了一驚:見了鬼了。還真管用啊!
重點是,口碑還不錯啊!
因為這種俗套的宣傳進入影院的觀眾,沒有產生大規模的不滿。
很多人在觀影之后,都表示了這片子,的確不錯。
就是覺得這片子,有點被院線的宣傳毀了點。有一部分人都以為這片子會是“那種”文藝片。
至于這次吐槽,影院可不管。
既然宣傳管用,這還等什么!繼續宣傳唄!誰還跟錢過不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