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的錄制,枯燥中也帶著點歡樂。大約是讓節目的觀眾,在輕松愉快之余,也能接受一點信息吧。
說枯燥,是因為流程就是那樣,一套“我問你答”的組合拳,從必答題,到選答題,再到搶答題。
以上三大題類中,又有送分題和送命題,兩個屬性。
看的就是受訪者的應對能力,以及受訪者圓不回來時,采訪者的應變能力。
要是實在圓不回來也不要緊,咔了重來,大家都是圈里人,誰也不說誰。畢竟:套路千萬條,收視第一條。
歡樂,那更是必須的。
一臺節目,九十分鐘。錄制的時間基本都是要一天左右。
更別說還是這樣群體性的節目錄制,更是費神費精力。
與其讓工作人員跟嘉賓都一天繃著個精神,生怕出錯,還不如一早就把調子定下來:歡樂開場,歡樂結束。
所以歡樂的訪談,不管是對主持人,還是對受訪者,又或者是工作人員,都是一種不錯的工作方式。
=
當然,按照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樣一套理論。
來點煽情也是應該。
但是觀眾看電視不是專門沖著悲劇。
現實已經夠折騰人了。怎么滴?老子看個電視綜藝節目就像放松一下。你還想讓我看你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悲劇精華”,讓我補補?
信不信我七秒換一次臺?
煽情是必須的,但是一直煽情,那就是S逼了。
所以,煽情可以占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左右,再多,就算你從事暴利行業,進行舉報了。
或許這就是訪談類節目的特性吧。
=
按住這樣一個流程和方式。一開始問了編輯為什么要寫這樣一個故事,導演是怎么想到要拍這么一個故事,等等這種一本正經的問題后。
接下來三個主持人,在對導演跟編劇的訪問,都是三個玩笑里,穿插著一個真正但是又不過分的提問:
比如覺得劇組里誰最好看啊!劇組里誰最鬧騰啊!劇組里誰最安靜啊!
注意,這可不單單臺上被采訪者的事情。
臺下被點到名字的人,也要隨時做出反應,畢竟攝像機會馬上掃過來。
被夸獎者,基本上都是歡天喜地。但被數落者,有兩個選項:一是應景的垂頭喪氣。二來則是做出申辯狀,進行喊冤。
而后者,其實也是最受歡迎的。
而在被問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方琦,東海林,李伊伊,李明霖,王樂樂幾人,那就是重點被點名的對象了。
沒辦法,劇組里其他人,要么都是早已成名的人物,要么就是些資深配角。
早就對這些問題不感冒了。
也不想爭這點風頭。
還不如藏藏拙,把機會留給年輕人。既顯得自己高風亮節,又能切合節目組的要求。
于是,就苦了東海林等一干人。
嗯!好吧,貌似就是苦了東海林一個人,其他的年輕人在被點名的時候,還是挺高興的。
畢竟都沒輪到自己那一趴,可就有了鏡頭了,這難道不算喜事嗎?
尤其是王樂樂,這姑娘最為高興。沒辦法,算起來,她的戲份幾乎就是在場里最少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