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只能一件件來了,目前最有希望的,就是清粉彩葫蘆式鼻煙壺!”
葉余將三件寶貝的地址全都抄了下來,手機關機,手機在這個時代沒任何作用,不如關機省電,需要的時候再打開。
寶山區,這個時候應該叫寶山縣,此時還沒撤縣劃區。
找到樸基書收購鼻煙壺的地方,葉余輕輕敲了敲門,這個時候他反而感謝起樸基書的得瑟行為,沒有他那么詳細的指引,他怎么可能會知道這里有個寶貝可以撿漏?
“老鄉,您好,我聽說咱家里有些小玩意,我來看看你們賣不賣?”
門打開了,走出來的是個大媽,人看起來很慈祥,葉余用以前從老鏟子那學來的套路,對大媽笑呵呵的說著。
“小玩意,你聽誰說的?”大媽顯得很警惕。
“老鄉,我們收東西的都有自己的門道,您放心,我不是壞人,這是我的戶口簿,您看看!”
葉余把戶口簿拿了出來,并且用滬海話去說,果然,大媽態度和藹了很多,至少沒那么提防葉余了。
很快,葉余就見到了那件粉彩葫蘆式鼻煙壺,這個小東西只是被擱放在一個盒子里,很明顯沒被重視。
手上有真金白銀,葉余用九十元的價格,買下了這件粉彩葫蘆式鼻煙壺。
這件鼻煙壺,在升龍拍賣的預展上,標示的可是四十五萬的起拍價,而在這個時代,僅僅九十塊錢就被他拿下。
葉余再次感嘆,對古玩愛好者來說,八十年代,確實是個美好的時代。
只是這一個鼻煙壺,能帶回去的話他這次的收獲就是巨大,不過葉余想帶走的可不僅僅是這一個鼻煙壺,還有更多的東西。
樸基書給他寫的那么清楚,不幫他全收走,完全對不起他。
時間已經到了下午,葉余抓緊時間,又返回到市區。
葉余以前沒少和一些年紀大的古玩店老板,又或者老鏟子聊天,知道滬海幾個老的古玩市場位置。
86年的滬海,已是一片欣欣向榮,根據那些老鏟子們所說的地方,葉余很快找到了滬海最大的一家古董商。
即使最大,也僅僅是一個很小的門臉,不過里面很深。
葉余聽說,這家店的老板水平很高,干的又早,早年收了不少好東西,后來移民到國外沒在回來,之前積攢下來的古董,至少價值數十億。
收購鼻煙壺后,葉余手頭上只剩下了十幾塊錢,這些錢肯定不夠再去收別的,只能先將鼻煙壺套現,這樣才有機會將剩下的東西全部收到手。
只過了半小時,葉余就從古董店走了出來,身上還背著個鼓鼓的帆布袋。
鼻煙壺已經被他換成了錢,足足五千塊錢。
這個鼻煙壺在未來2020年,至少能拍到五六十萬,但現在只是86年,能賣到五千塊已經是個高價,最開始這家店的老板,給出的價格可是五十塊,想從他這撿漏。
五千塊錢,足足五百張大團結,第四版人民幣此時還沒發行,如今鈔票最大面值就是十塊,俗稱的大團結,葉余只能找老板要了個包,用包帶著這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