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余可記得,樸基書特意說明,這塊賭石毛料被店家放了十年,根本沒人要,才讓他最后以三十元的價格買走,最終切出個大漲。
葉余16年的時候就去過潘家園,那時候的潘家園很大,市場里的東西很多,不過大都是工藝品,想去撿漏已經很難。
當時的葉余完全是帶一種滿足心愿而去,身為一個喜愛古玩收藏的人,沒去過潘家園,總感覺是一種遺憾。
如同國人的長城情結,不到長城非好漢,哪怕長城再擠,去看個人頭也要走上一遭。
葉余就是這種心理,特意走了一趟,也算不上失望,買了點小物件回去了,因為他本身就沒報什么大希望。
站在86年的潘家園這里,葉余幾乎認不出這個地方,沒有后世規范化的市場,沒有一棟棟古香古色的樓房,更沒有市場門前的馬路和小道。
現在的潘家園,就是一片民居,零散有幾個小店而已。
只看現在,這種地方未來會成為古玩愛好者的圣地,怎么都不會讓人相信。
打開手機,將樸基書在京城收下的七件拍賣品全都抄寫下來,葉余開始一家家走這些小店。
“古玲玉石,應該是這了!”
連續走了好幾家,葉余總算找到了樸基書描述相符合的地方,樸基書詳細的簡介,帶給了葉余極大的方便。
在他拍賣的翡翠手鐲簡介上,就寫著那塊賭石毛料來源的店鋪名字,古玲玉石翡翠,現在只是少了倆字而已,有可能這個時候它就叫這個名字。
“你找誰?”
見葉余不斷張望,店里坐著的一名女子起身詢問,女子三十多歲的樣子,微胖。
“沒,我想買點東西,咱這里有翡翠毛料嗎?”
葉余搖頭,看向店里擺著的一些小物件,如今葉余看玉的眼力非同往日,店里的所有玉器,他看一眼就能看出大概。
店里只又兩個不大的玻璃柜臺,擺著三十來件各類玉器,價值大都不高,不過卻有十幾件都是真正的古玉,差不多占了一半,這個時期真正的古玩,還是有不少。
而且所有的玉器都是真的,無一件是假貨。
“你從哪里知道我們這里的?”
女子沒回答葉余的話,反問了句,86年的時候京城改革的氣氛已經完全爆發出來,不過古玩行畢竟是剛剛重新起步不久,有些人還是帶著警惕。
“劉老叔的一個朋友告訴我的!”
葉余微微一笑,告訴他的人其實是樸基書,而且是2020年的時候,但他能這么去說嗎?肯定不能。
不過這樣的問題也難不倒他,葉余以前最喜歡外公講古玩圈的事了,外公講過很多故事,他知道怎么應付這樣的問題。
劉老叔是誰?他也不知道,但名字能聽出是個年紀大的人,況且劉姓的人那么多,身邊的人都有認識的。
葉余又說了是劉老叔的朋友告訴的他,那意思就是,這個朋友不愿意泄露身份,至于是誰,全憑對方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