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寶山又拿起了鉛筆,在地圖上日租界范圍內的松島街和須磨街的交界處畫了個小圈:“在這里動手。”
這是一個三叉路口。
關慶云立即追問道:“為什么選擇這里?”
“原因很簡單,徐文德每天在警署下班后,會先去一趟文德樓,然后到了晚上九點左右,他會再從文德樓坐車經由松島街回徐公館。”
“而我現在所選的這個點,離憲兵中隊和海光寺駐兵營都有一定的距離,行動一開始后,日本人的支援不會來得這么快。”
“而且,這個點往上不遠處,就是日租界和法租界交界處的出入口,我觀察過,那里的防備并不嚴密,值勤的日本憲兵也不多。”
“如此一來,行動完成后,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撤離。”
袁寶山冷靜地講述了自己的理由。
關慶云聽了頓時眼神一亮。
他發現,先不論袁寶山的這個行動思路是否可行,但起碼他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內,能觀察出這么多東西并且形成清晰的思路,確實有幾分王牌新人的風范。
“在這個點上,徐文德車隊的車速會很快,你要多少人才能確保行動的成功?”
贊賞之余,關慶云又問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若是這個關鍵問題也能完美地解決,那這個行動方案就真具備可執行性了。
袁寶山秒懂關慶云的擔憂。
他仔細觀察過,徐文德的車隊每次出行,都會是一次兩輛,其中前面一輛坐著四名保鏢負責開道,徐文德則坐著后面一輛上,車上加司機還有另外三名保鏢陪同。
在日租界范圍內的防范是非常嚴密的,而且到處還有憲兵巡邏,因此并不適合安排太多人采取大規模的行動,因此要想在此動手,只能盡量少安排人,才便于事后脫身。
而且,松島街的路面非常寬,汽車在上面跑起來相當快,如果不把徐文德的車逼停的話,行動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好在袁寶山已經有了清晰的思路。
他又用筆指了指須磨街上方,那里是明石街和松島街交接的十字路口,再往右延伸,便是日租界和法租界交界處的出入口。
“這個十字路口的人流是很大的,就算是在晚上也是如此,因此徐文德的車行徑這里時必定減速,我觀察過,他的車再來到須磨街路口時,車速其實并不快。”
“因此,如果給我安排一臺車,再給我安排四名槍法精湛的行動好手,等徐文德車隊的前車通過后,我的車從須磨街沖出來制造點意外,把徐文德的車逼停,我就有八分的把握來完成這個任務。”
“還有,站里還得為大伙的撤退準備好可以藏身的安全屋以防萬一。”
袁寶山對著地圖細細講述起行動的具體思路來。
他講述得非常詳細,幾乎把整個行動過程完美地預演了一遍,細致得連前車保鏢的反應也具體地描述了出來。
“好!”
關慶云忍不住拍手稱贊。
如果說之前他還覺得袁寶山是紙上談兵的話,現在的他就完全不這么想了,他發現,袁寶山所描述的行動思路,在現有的條件下幾乎稱得上是完美無缺,非常具備可執行性。
如此完美的行動方案,他自己都未必能設計出來。
不愧是名副其實的王牌新人!
他忍不住向袁寶山投以了贊賞的眼神。
當然,他也有難言之隱,贊賞過后,他稍帶愧意回道:“人手我可以給你安排,車我卻沒有。”
接著,他又加了一句:“不僅我沒有,站里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