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家卻不是那么好安的。
從1920年起,日租界就已經發展成為了整個天津城最好最繁華的地方,這里的道路規劃有序,水、電、下水道等公共設施也一應俱全,其市政之美、人口之多、便利性等都不輸于隔壁的英法兩租界。
正因為繁華,也因為安全,這里成為了寸土寸金之地。
自民國建立以后,因為國內的戰亂局面并沒有結束,天津的中國城區經常因兵燹、戰亂而遭殃,租界則因治外法權的保護,反而成為一片“安寧”之地。
于是,很多在華界開設店鋪的中國商人和富裕人家,為躲避戰亂也紛紛涌入租界。日租界因緊鄰華界,成為中國商民的首選區域,很多天津的老字號商鋪、飯店、妓院、煙館等也紛紛遷入了這里。
大量中國富人的遷入,以及近年來日本移民的增多,導致這里的房屋成為了天價,因此,就算楊嘯曾經是無錫富翁之子,但以他落難后的身家,也未必能在租界輕松買得起房。
既然買房不行,那就考慮租。
一回到酒店,袁寶山就沒有再出門,而是拿著地圖和報紙研究起來,想要物色一個合適的安家位置。
日租界的分布其實是很有序的。
比如說臨近海河一帶的旭街,因為靠近碼頭,交通便利,因此這一帶主要是商業區,大量華人、日本人開設的商店、洋行都集中在這一帶。
而臨近旭街的榮街,也因為地理位置相當優越,則成為了最早進入日租界的中國官僚、士紳和商人的宅邸,也就是日租界內的華人富人區。
有華人富人區,當然也有華人普通區,華人普通區離富人區自然比較遠,到了日租界中部偏下位置,距海河的位置相對較遠。
有華人區自然就有日僑區。
按照日本人的習慣,他們是不屑于跟華人混居在一起的,而且為了管理和安全起見,也必須盡量跟華人區隔離,因此日僑區設在了離海光寺駐軍點的日租界西南部。
袁寶山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安家的位置。
華人富人區暫時就不用想了,那里基本上都是獨門獨院的大宅院,租金不菲不說,袁寶山一個人住也沒必要。
他主要考慮的是華人普通區和日僑區。
按理說,袁寶山是華人,租住的當然也應該是華人普通區,但他還有別的考慮。
一來,以楊嘯的逃難身份,其實是不應該選擇相對魚龍混雜的華人普通區的,那里會讓他缺乏安全感不說,也不符合他曾經的富家大少的身份。
二來,袁寶山還有另一個問題要解決,那就是他的日語問題。
早在浙江警校時,所有的學員就有外語必修課,可選英語和日語,而當初袁寶山選的就是日語,而且學得還不錯。
現在他估計,既然接下來他要打入日方陣容,這日語他遲早得用上,因此他需要找個借口來早點“學”日語,免得以后用起來太過于突兀。
因此,思來想去之后,袁寶山還是打算將新家安在日僑區。
別看日僑區是日本人聚居地,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里也是混居了少量華人的,尤其是那些和日本人走得比較近的華人,則是會首選日僑區安居。
從袁寶山現在的情況來說,因為他跟菊田的關系,因此他挑日僑區為首選定居點也是沒毛病的。
那就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