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敬以這個電話來電為雞毛令箭向女兒遺憾的表示她老爹有事情要做,千紙鶴要等晚上再繼續折。
甘學思大度的同意了。
端上一杯熱茶,點開了新論壇,甘敬舒舒服服的靠在椅子上只覺這才是滿意的閑暇時光。
作為新建的電影論壇,“影談”的界面和當下國內最大的影視論壇“聊電影”有些相似,畢竟前者的高層都是從后者里走出來的,不過,它相對來說還是清爽很多,甘敬是連一條廣告都沒瞧見。
【正在上映】【精華影評】【影壇動向】【求真磋磨】
甘敬掃了一眼論壇上的分類,發現它到了電子版雜志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文藝了一下,“求真”后面詞語的原句來自《詩經》里一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看起來也算是這群人表達初心了。
嗯,值得尊敬,但成效如何有待觀察。
甘敬找到了自己的那篇文章,反復看了兩遍之后覺得是挺不錯的,心中頗有種不愧是出自自己之手的自戀感,這種感覺在演戲中不經常出現,反而是在做一些其他事情的時候容易冒出來。
等到欣賞完畢,他又隨便翻了翻電子版雜志,立即就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
在雜志后面篇幅里是有人寫了自己這邊文章的讀后感,這位以此讀后感為切入點聊了聊當前國內演員在表演上的探討以及他還聲討了《演員》節目上某位年輕演員的裝神弄鬼。
“《演員》畢竟只是一檔綜藝節目。”
“這檔節目讓很多人自覺是能看懂了演技,明白了表演。”
“我覺得大家不能以獵奇的態度來做嚴肅的表演派別探討,像前面這位‘我是個一個假粉絲’有關表現派的論述就很生動而不失嚴謹,年輕演員,尤其是那些登臺大放厥詞的年輕演員應該多看看這樣的文章!”
一篇文章,對自己稿件的讀后感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抒發他個人見解占了三分之一篇幅,最后三分之一就是對《演員》上某位年輕演員的聲討了。
嗯,雖然沒點名,但是這位年輕演員的名字好像呼之欲出了。
甘敬覺得一陣滑稽,這位署名為“梁寬”的作者是在指著甘敬罵甘敬啊……《求真》雜志的總編不是知道自己的身份么?怎么還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為了以后的曝光?
甘敬拖動鼠標發現屏幕下面還標注了梁寬的身份,他是京城電影學院的老師。
繼續往下翻,后面附帶了一份個人照片,舞臺上的梁寬看起來也是年有五十的大爺了,長相倒是和火爆的文風有些相符。
人家就差指名道明的說了,那要不要回呢?
是用“我是一個假粉絲”還是用本尊呢?
甘敬猶豫了一下還是端正了態度,認真的在注冊頁面謙虛的打下了自己的昵稱“體驗派大師甘敬”,誠如斯言,自己沒有寫上“三派大師”應該算是謙虛了吧。
那么,大師本尊出馬,老師還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