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一答,十問十答。
正如甘敬在上午剪輯時知道情況依舊淡定一樣,他是真的沒把蜂擁而來的媒體記者當成太嚴重的事件,別的不好說,演員演技的水準、電影制作的水平、導演執導的功力,這都是如影評里寫的那樣實打實放在眼前的。
任何一名觀眾有所異議都可以把影評翻出來配合蔡坤主演的那部《私人逃亡》一起食用。
更何況,那部電影的慘淡票房其實已經是證明了主流觀眾的態度,買票入場的人可能不像專業人士那樣能說出來哪一點不好,可是看起來沒有共鳴就是用腳投票。
一直以來,不論什么時間,甘敬的理念都是演技才是演員的立身之本,人設也好、炒作也罷,那都是會被雨打風吹去的,唯有演技才能讓演員立于不敗之地。
“演員算是公眾人物吧,他的工作就是把角色演給觀眾看,碰見不好的我就說,碰見好的我也會欣賞。”甘敬面前一杯水都喝完了,給予最后的總結,“現在我倒是有些奇怪,為什么我評價一下蔡坤的表演會引起這么大動靜,我也有些疑惑,蔡坤的自我定位到底是什么?”
“剛才最后一個問題是問我有沒有資格來評價蔡坤,嗯,這個問題讓我自己直說吧會顯得太驕傲了,但是,我主演的電影最起碼還沒有虧本。”
“今天就到這吧,有沒有資格,十一《無間道》,你們自己去看。”
甘敬一場粗糙、有事實支撐、有理念展示以及稍微履行了一下自己宣發職責的媒體見面會結束于晚上八點二十。
十九位媒體人員有十三位是接受了京城藍光的晚餐款待,當然,這十三位在席間是頗為默契的沒再提今天的相關問題,反而是閑聊似得說了說甘敬言語間很有信心的新作《無間道》。
反正,寫什么都是寫,有記者判斷影評的事還能發酵,有記者則判斷在甘敬這種應對下不如挖掘一些和張中暉有關的消息。
這就像憑借演技成功的演員會堅信演技的魅力,憑借炒作上位的演員會覺得這才是成功的路徑,不同屬性的記者也是如此,他們有的相信娛樂至上,有的相信深度帶來黏性。
晚上九點半,甘敬略有些疲憊回到家里收獲到一個小而溫暖的擁抱。
“二思,你是不是重了?”甘敬放下楚慧送自己回來路上順手買的幾份報紙,把女兒抱在了懷里。
甘學思笑瞇瞇的仰臉說道:“那是因為我長高了呀,長高了就會變重!”
甘敬把女兒放下用手掌比了比個頭,咦,果然是長高了。
“二思,你要……”甘敬剛要說話忽然靈光一閃,腦海中模模糊糊有了一個解決另外一個問題的思路,院線返點、1700塊銀幕、長高……
甘敬反手抓起手機打給剛把自己送到小區門口的楚慧,他趁著電話沒接通笑著對甘學思說道:“二思!要給你漲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