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自己被京城電影節邀請為頒獎嘉賓的事,甘敬收到的是第三手消息。
最開始是有媒體模糊爆料的評委會邀請,然后是京城藍光收到正式的邀請函,最后才是他這位當事人本人收到經紀人轉達的消息。
面對如此三手傳遞,甘敬也給出了三重反應,先是高興,再是查閱媒體報道,最后則若有所思。
按照常理,評委會或者組委會應該直接通知自己才最顯誠意,這并不是太難的事情。
現在呢,第一手消息居然是先從媒體方面的炒作開始。
甘敬著網絡上的媒體報道,從字里行間里能嗅到和正常采訪不同的味道,而且,這和申城、山城那邊不同,那兩家是等自己答應邀請后才展開相應的公關操作。
一前一后兩種不同的順序就是不同的態度體現。
至于可能存在的理由嘛,可能京城電影節自恃是國內含金量最高的獎項,可能是組委會覺得沒有拒絕的理由,可能是他們認為給自己頒發過榮譽,也可能是實在沒找到私人號碼。
但,這沒準純粹就是一個偶然事件。
畢竟,自己偶爾泛起的敏銳有時就像女人的第六感那樣并不能全中。
總體來說,這份來自京城電影節的邀請是個好消息。
甘敬整理了一下單純從網上看到的內容,然后給經紀人賀月回了個電話讓她回復組委會答應邀請,并且,再打聽打聽這份邀請背后有沒有什么特殊情況。
最后,他重新把注意力放在了眼前需要解決的事情——對莫嘉娜剪出《愛在黃昏日落時》的評價。
這部戲吧,前期拍攝的時候甘敬有和莫嘉娜進行過各種溝通,它繼承了第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的話癆屬性和文藝風格,沒出現太多的毛病。
雖然莫嘉娜有在倫敦相當學院派的學習了執導,但實際拍攝中她很受甘敬影響并有翻來覆去的思考這位伯樂的各種要求。
剪輯出來的效果目前從甘大導演的評論來看,那還是比較不錯的。
只是,旁邊謝歆的問來問去就有些……突兀了。
莫嘉娜一邊思考甘敬有關作品剪輯完成的批評和調整建議,一邊也在回應謝歆不太專業的問題,這權當是導演必經的觀眾挑剔環節了。
另一邊,甘敬看完《愛在黃昏日落時》后還是不得不和受邀前來一起觀看新作的李早瑜聊一聊京城電影節的事。
“甘哥,我聽月月說,這部戲也打算放在春節檔是嗎?”李早瑜沒有對自己的事情表現太急切,反而聊起晚上看的新戲。
“如果電影局的龍標順利,會是這樣,我先前還考慮歐洲那邊同步上映,不過想著票房對一位年輕導演的鼓勵,歐洲那邊先一步在2月14這個點上映也不錯。”甘敬說道。
李早瑜點頭一笑:“婧姐有的忙了。”
“最近的海外合作,彼此都還是滿意的,不像最開始的出海開拓,最起碼不用那么頻繁的飛來飛去。”甘敬認真道,“不過,這次有關于你的影后競爭……”
“甘哥,怎么?我還以為你專程喊我過來看電影是為了親自通知我好消息呢,難不成連入圍都困難?”李早瑜面對老板的皺眉,顯示了當事人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