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奧莉薇婭在地球上越是學習,越發現知識當真是無窮無盡的,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各種學科的分支,也越來越多,這個時代已經不存在那種在各個學科上都全能的科學家了。
這可不像人類歷史上的一些時期,一個牛頓和愛因斯坦,就能憑借一己之力,搞出一個開創性的理論,然后這個理論還能改變世界。
越是到現代,顯然就越難出現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超級大牛,這當然不是說現代人的智商就比那個時代的差,其實就算將牛頓、愛因斯坦放到現代,他們或許可以輕松掌握科學最前沿的理論,但是要想像當初那樣再搞出突破性的東西,已經是千難萬難了。
信息學的發展,總讓不少人產生錯覺,以為人類的科技依舊在突飛猛進,實際上最基礎的科學,人類已經停滯很久了。
奧莉薇婭在發現這樣的事實了,她自然也就看到了人類科學體系的局限性,這也讓她能夠更加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不會再特別盲目去渴求新的知識,只因這些知識好像都是在灌水……
奧莉薇婭認為,地球上的基礎科學想要再突破的話,那就需要更加大量的高端教育人口,這倒不是說質量不夠,數量來湊,而是這研究者的人口基數上去了,總歸是可以有更大的可能性出現天才了,然后天才的靈光一閃,瞬間又將基礎科學推動上去了。
只不過可惜的是,不論是在哪個國家,愿意沉下心來去研究基礎科學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一方面是這真的非常困難,另一方面當然是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了。
而且在人類整體的環境,都在向金錢、娛樂靠攏的時候,科學這種東西,總覺得已經完全遠離普通人了。
在普通人眼里,科學最前沿的東西,估計都已經成了玄幻了……
普通人能夠近距離接觸科學的方式,大概就是看那么一兩本硬科幻,或者看看網文中的黑科技、學霸流也行,能夠滿足一下對科學的yy,這都已經算普通人里比較關心科學發展的了。
大部分讀者估計還是更喜歡升級打怪、裝逼打臉、酒色財氣的爽文。
當然整個人類社會都不存在那種崇尚科學的風氣的話,那久而久之,科研人口當然就越來越少了,哪怕那些從小立志要當最偉大科學家的人,也沒辦法改變這樣的社會現實,他們只能隨著整個社會而沉淪。
李書山想要在“浮空城”上搞出一個新人類種族,未嘗不是想做一個這樣的社會嘗試。
而精靈族的誕生,她們尊崇“魔導科技”的風氣,同樣也代表著一種嘗試。
前者當然更偏向于在科學領域的突破,當然也不會排斥使用魔法來加速科學發展,后者精靈族更側重于魔法領域,科學作為輔助。
就看這二者有沒有可能殊途同歸了……
而李書山自己,則開始沉迷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