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周圍人都不禁有些驚訝,他們盡管是船廠的職工,像這種查漏補缺的監督還是第一次見到。
但很快就有一些人開始躍躍欲試起來,特別是一些平日里不聲不響的老師傅們,更是七嘴八舌的提了不少中肯的意見。
沒辦法,蒙建業的這個“監督”雖說新鮮,但卻戳中了不少人的G點,要知道造船不單單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是人員密集型產業。
哪怕是奮進廠這樣的小廠,也有三百來號人,其中不乏手藝精湛,卻默默無聞的“低調”老師傅。
他們不是不想展示自己的技術,問題是在朝九晚五的循環中供他們的施展平臺實在太小,所以這些人并不顯眼。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孫宏杰他老爸,鉗工班的孫師傅,成天老老實實,安安分分,憨厚得就跟鄰村的老農一樣,怎么看也不像個最吃手藝的鉗工。
然而孫師傅的技術水平根本不輸甄嘉和牛晨,甚至在某些特定領域還高出那么一線,這也就是蒙建業跟孫家兄妹混得熟,這才知道孫師傅的情況,不然絕對會跟其他職工一樣,認為孫師傅就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工人。
類似孫師傅的人還有不少,他們沒有甄嘉或者牛晨那種喜好“顯擺”的意愿,抱著少干人理虧,多干沒必要,不多不少才正好的中庸之道,說白了就是缺乏積極性。
而蒙建業將游船的指標寫在大黑板上,請廠里的職工幫著查漏補缺,看似是不著邊際的瞎胡鬧,卻不著痕跡的調動了職工們的積極性。
那可是船舶的初始設計,多么高、大、上的事情,以前只能想想,現在參與了不說,還能監督,能不能幫上忙先不說,這要是后跟人說起來也是個很裝~~逼話題不是?
“小業這一招,可謂是神來之筆!”
看著踴躍提出意見的人群,以及有些手忙腳亂不斷在黑板上添加可行意見的蒙建業,站在人群后的甄嘉,咗了兩口煙,不禁贊嘆了一句。
站在他身邊的牛晨雙手環抱胸前,聽了這句話不禁不屑的瞥了甄嘉一眼:“居然還拽上文詞兒了,還神來之筆,我看是迷糊亂筆還差不多,搞得這么多人鬧鬧哄哄的,好船也得搞廢嘍。”
“要不說你目光狹隘呢,你看吧,過不了幾天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甄嘉說著,便把最后一口煙吸完,之后也不理睬牛晨的反應,雙手插在褲兜里就這么酷酷的離開了。
“切,裝什么大尾巴狼!”牛晨沒好氣的冷哼一聲,不過嘴上這么說,人卻沒有過多停留,跟在甄嘉后面也離開了。
……
“快,快,快,給我點水,嗓子快冒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