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睡在上鋪的兄弟,梁明秋異樣的臉色哪能逃過蒙建業的眼睛,還沒等對方發問,蒙建業自己就揭開了,梁明秋當即點點頭:“是有些難以理解!”
“所以,才是個說來話長的復雜事……”
這的確是個挺復雜的是,山下林三郎的三縣株式會社旗下的神奈川造船廠是個頗具實力的中型造船廠。
然而在激烈的造船業的競爭中,該船廠的效益是越來越差,于是以質量精良,標準嚴格的神奈川造船廠便想出一條短期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好辦法,那就是降低標準,壓縮質量。
具體方法便是在船舶中工程量最大的水密艙上下功夫,其中的一個辦法就是用成本低且高效的點焊,代替復雜而又耗費人力和工時的全焊。
所謂點焊,是指焊接時利用柱狀電極,在兩塊搭接工件接觸面之間形成焊點的焊接方法;而全焊又稱做滿焊,就是將準備焊在一起的兩個工件的所有接觸的地方都進行熔焊。
僅從這兩種焊接方法的學術解釋中便可知道,這兩種焊接方法有著本質的不同,實際操作中更是天差地別,特別是在應用大量焊接工藝的船舶制造上,完全實打實的全焊焊縫,與只取幾個點的點焊,兩者的成本更是沒法比。
所以單純成本控制范圍來說,三縣株式會社使用點焊的確無可厚非,然而坑爹的是,他把這種工藝用到了要緊的水密艙中,那可是水密艙呀,船舶一旦出了問題全靠水密艙保命,所以必須要有承受巨大的水壓沖擊。
所以歷來的制造標準都很嚴格,最起碼也得是全焊才可以,可三縣株式會社卻是用點焊,那就等于是把板材進行簡單的拼接,根本沒有承受巨大水壓的能力,船舶一旦出事,面對洶涌倒灌的海水,失去作用的水密艙又如何保得了船?如此,船不沉才怪呢。
當然了,類似的情況并不止三縣株式會社一家RB船企這么干,面對愈發競爭激烈的造船業,不少RB船廠都開始降低原有的生產標準,就比如位于神戶的某造船廠便是如此,
這家以生產大型遠洋漁船為主的造船企業,從七十年代末就開始降低船舶生產標準,最終導致1985年“日東丸”號漁船在堪察加半島附近被兩塊臉盆大小的冰山撞沉。
當然了這些質量問題RB方面是矢口否認的,他們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人家美國的潛艇夠結實,撞沉貨船很正常;至于遠洋漁船沉沒,那就更沒的說了,冰山嘛,多不可控的東西,連泰坦尼克號都得沉,更何況是一千五百噸的漁船?
正是有這樣的理由,所以當時的人只是懷疑,并沒有深究,直至2013年RB萬噸級遠洋集裝箱貨輪“MOLCfort”號,在沒有美軍搗亂,冰山攪局,且無風無浪,天氣良好的情況下,突然就在印度洋活生生的斷成兩截,隨后帶著四千件集裝箱沉入了海底,RB造船業的騙局才正式揭開那片神秘的面紗。
當然了,這些都是蒙建業作為后世穿越者,才能掌握的,自然不能跟梁明秋道明,所以他只能把《參考消息》給搬出來,說他上學時讀到這些內容就跟幾個同學做了些分析,其中一個思路奇葩的便提到RB船舶的質量是不是有問題云云。
梁明秋自然是信以為真,還沒等聽完蒙建業的鬼話,就頗為羨慕的說道:“小業,你們可真厲害,就靠著報紙上的幾條新聞就分析這么多出來,看RB人的態度,你們當時還真分析對了,你說咱們要不要來個亦將乘勇追窮寇,狠狠敲幾杠子小RB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