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信來了,焦大林的煙癮登時就不知道跑哪兒去了,趕緊轉身從賀城手里拿來封厚厚的信,拆開一看,里面各式設備的照片和附帶的詳細說明,以及后面的情況說明材料,焦大林立即哈哈大笑:“真是及時雨,及時雨,解決了大問題呀!”
……
“你們的材料我們看了,也跟我們派到臨海的干部確認了,情況的確屬實,不過我們市委還有些疑慮,你也知道接待外賓的船,每一個細節都要嚴格要求……”
兩天后,那位海軍轉業的G市領導再次把焦大林叫到他那里去,剛一落座,就一通官腔,把事情說得很嚴重。
這要是一般人,早就被市領導的威嚴和話語給嚇破膽了,慌張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可焦大林是什么人,在海軍時就是成了精的老狐貍,G市領導的這幾句官腔哪里能唬得住他?
于是耐著性子把話聽完后,焦大林連忙誠懇的點點頭:“領導說得對,***都教導過我們,細節決定成敗,船舶看似鋼筋鐵骨,可要是不注重細節,也是要吃大虧的,所以我們廠大到整體部件,小到一塊鋼板都要嚴格把關。
所以這兩天我接連考察省里的柳風鋼鐵廠,明晨柴油機廠還有東林儀表廠,覺得他們的產品無論是質量還是性能都非常好,于是立即跟廠里商量一下,覺得兩艘游船的鋼板、柴油機、儀表等設備就由這幾個廠提供。”
說著焦大林打開自己的“上海”牌的黑色公文包,拿出一份由他親自起草的貨物求購意向書,遞給辦公桌后的G市領導。
結果文件的G市領導隨手翻了翻,原本一絲不茍的冷臉,終于露出幾分真誠的笑意,旋即把文件放到桌上:“這沒想到,我們省的幾個重點企業都在你們的采購名單上,看來省里這幾年狠抓工業的政策很有效呀,連你們這種專門生產軍品的船廠都能看上它們的產品,就是很好的說明呀。”
焦大林真的很想說,不訂你們省的工業原材料,你們G市的船還能在我們廠造嗎?
然而這話焦大林只敢心里想想,卻不敢說出來。
沒辦法這年頭地方保護主義實在太強,G市把奮進廠的老底都捅穿為什么還要給機會?不是G市不想找其他船廠,問題是其他船廠除了覺得G市定的指標高不劃算,更重要的是G市的船必須要用所在省出產的工業原材料。
各地船廠那個船廠在本地沒有幾個上下游的固定供貨單位,合在一起都是當地的香餑餑,外地廠根本插不進來。
G市所在省想借著G市建造游船之際,拉動省內工業經濟的意愿自然是遭到外地傳統船舶供應廠的抵制。
結果挑來挑去,也只有奮進廠這個毫無供應廠的小船廠還有達成省里的意愿可能,所以這事兒才可能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