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孫麻桿兒和假師傅也有今天!”
“可不是嘛,看著他們牛氣哄哄的,不知道的還以為廠子是他家開的呢。”
“說的沒錯,尤其是孫宏杰那孫子,成天仗著有個漂亮妹妹就跟什么似的,結果看到了吧,人家蒙廠助根本就不吃那一套。”
“誰說不是呢,唉,我聽說蒙廠助這回可動真格的了,游船建造期間誰要是還跟以前一樣吊兒郎當,全廠通報批評都是輕的。”
“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我大表姐就在廠辦,開會時他都聽到了,焦廠長已經授權了,連孫紅杰這個大舅哥蒙廠助都六親不認,就別說咱們這些小蝦米了。”
類似的發酵議論在廠子各處不約而同的上演著,有幸災樂禍的,有搖頭同情的,當然也有消息靈通之輩暗自通氣的,只不過他們的這次通的氣有些讓人忐忑,因為那句蒙廠助動真格六個字聽著就讓人瘆得慌。
沒辦法,類似孫宏杰和甄嘉這種并不嚴謹的工作態度,在奮進廠可謂比比皆是,這倒不是因為奮進廠職工都是吊兒郎當的盲流,而是國企固有的思想僵化,以及大鍋飯、鐵飯碗帶來的必然弊端。
干多干少都一樣,升職提拔看資歷工齡,工資福利萬年不變……
種種固化的企業形態,讓奮進廠就跟封閉生了銹的發條一樣,始終沿著固定的路徑越轉越艱難。
特別是游船開工之后,這種弊端就更加明顯,先是工人們對殼、舾、涂一體化的抵制,因為這種模式讓他們的施工難度增加不說,還連帶著對工人素質的要求也提升了一大截,使得不少人心存不滿。
其次是廠里內部拉幫結伙想象嚴重,他們不已工作為中心,腦子里裝的都是今天斗誰,明天拉誰的狗屁倒灶,嚴重影響游船施工。
最后就是消極怠工,人浮于事,這些人占絕大部分,你要是批評他兩句,他的嗓門兒比你還大,說急了,直接丟下一句:“廠子又不是你家開的。”直接拍拍屁股走人,他比你還硬氣。
當然這些弊端可以通過效益與工資掛鉤來解決,可問題是奮進廠的效益只能說稍有起色,充其量只能勉強維持基本的運轉,而效益與工資掛鉤首先就得在基本工資外設立可升可降的績效工資。
是的,你沒看錯,是基本工資之外,因為職工的基本工資是國家指定的,在政府人事部門備案,并按照資歷、職務與工齡由國家按照企業上繳利潤的比例回撥企業固定發放,利潤不足由國家出資補齊,容不得半點逾越。
而績效則完全由企業負擔,操縱的自主權也更大,但前提是企業自身必須有錢。
奮進廠只能說剛剛有起色,遠算不上有錢,根本負擔不起全廠三百多人的績效增加款,既然經濟手段行不通,那怎么辦?蒙建業給出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殺雞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