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謂言之不預,是清末才流傳開來的一句名言,但到了新中國這句話卻被賦予了另一層意味深長的含義,往往這時,中國積蓄力量的手就準備打出去。
而此刻,董益民的手就很想打出去,因為越南在北部灣真的動了。
盡管在年初時,GD軍區和N艦隊都有所預料,可卻沒想到在陸上被打得滿地找牙的越南真的敢在敏感的北部灣動作。
可事實上,越南人不但動了,而且動得很高明。
他們在越南一側以海上演習的名義,將訓練水雷布置在靠近中方控制的海域之外,這時總有那么幾顆“失控”的水雷,順著洋流飄到中方一側。
而負責清除水雷的越南掃雷艦便在這時越過雙方的傳統分界線,進入中方一側“尋找”所謂的“失控”水雷。
中方對越南這種名義上幫助鄰國清除隱患,實際上侵占領海的小伎倆當然是心知肚明,自然是不能讓越南人得逞。
于是N艦隊便派出艦艇進行驅離。
這時,與越南一同演習的蘇聯艦艇便粉墨登場了,他們一方面通知中方艦艇要保持克制,另一方面要求中方歸還他們的訓練水雷。
中方自然是一口回絕,于是雙方艦隊便在北部灣海域對峙起來。
盡管最后這起海上對峙通過其他途徑得以消除,但卻對N艦隊是個極大的警醒,因為他們很清楚,越南及其背后的蘇聯只是一次試探,特別是再了解N艦隊的基本情況后,下一次的來的必然更加兇猛。
對此N艦隊不少人傾向于打,畢竟抗議再多,也不如來一記當頭棒喝。
然而N艦隊對付越南海軍到是沒問題,要是迎上駐扎在金蘭灣的蘇聯艦隊,N艦隊的那點兒家當還真不夠看的。
因為此時駐扎在金蘭灣的蘇聯艦隊,可不是幾年前那般只是單純停靠修整的臨時艦隊,而是一支被賦予蘇聯太平洋艦隊第8分艦隊番號常住艦隊。
包括各型作戰飛機二十余架,各類型艦艇三十余艘,光作戰艦艇常年保持在十到十五艘的規模。
其中不乏排水量在五千到八千噸的大型水面戰艦,再加上偶爾會停靠此處的蘇聯太平洋艦隊旗艦“明斯克”號航空母艦,其實力之強,根本不是只有幾條千余噸火炮護衛艦做主力艦的N艦隊可以匹敵的。
如此無法回避的勁敵,就猶如一盆冷水,讓傾向于打出拳頭的N艦隊官兵,頭腦迅速冷靜下來。
可要是不打,又該如何應對蘇聯和越南的下一次挑釁?難道還要不聲不響的通過其他手段解決?那還要他們這些保家衛國的軍人干什么?
負責N艦隊行動和作戰的董益民就是因為這件令人無法抉擇的難題而睡不著覺,哪怕用了醫生開的安眠藥也無濟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