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秦教授說中自己的心思,蒙建業并不奇怪,兩人都這么熟了,自己這點兒小九九并不難猜,所以蒙建業索性也不繞彎子了,點頭承認道:“沒錯,我就是要給廠子弄幾臺焊接機出來。”
“我不是跟你說了嘛,上級對這件事已經重視起來了,估計用不了幾年你們廠就有焊接機用了。”
“你也說了還得等幾年,可這幾年究竟是多少?有準確的時間表嗎?”
“那你也可以申請進口,你們自己搞成本很不劃算!”
“進口的成本才更不劃算,實話跟您說吧,我們的老書記正在京城跑任務,389艦完成后,估計就能上馬一個大家伙,就憑我們廠現在的焊接水平,根本承接不了大船的建造工程,所以升級設備,培訓職工必須要做到前頭。”
秦教授張了張嘴,想要繼續說什么,可到最后卻只是嘆了口氣,他沒想到蒙建業會把眼光放得那么長遠,自家的浮船塢上還在維修著軍艦,干船塢還在就剛剛施工,露天船臺上的游船還在源源不斷,他就開始想著進軍國際市場。
是的,就是國際市場!
自從改革開放后,軍用船單砍下去三分之二,民船始終凋敝,中國的船舶工業為了生存就只能被迫將精力投向遼闊的國際市場。
原來的第六機械工業部從去年開始改組為中國船舶總公司,就是為了適應國際競爭的新環境才應運而生的。
不過參與國際競爭是參與國際競爭,但卻不是每個船廠一窩蜂的全都跑出去拉外商,而是由改組后的中國船舶總公司為主承包商,出面向海外爭取訂單,等會到國內再把這些訂單按照計劃經濟體制的生產任務,分配到有能力承擔的造船廠去生產。
于是在船舶總公司內搶任務,跟進軍國際市場沒啥區別。
明白這一層道理之后,秦教授哪里還不明白蒙建業的意思,說穿了還是因為奮進廠的硬件兒設備不行,在船舶總公司內部的競爭中根本競爭不過其他實力雄厚的大廠,于是便想出個這么個另辟蹊徑的辦法。
秦教授都能現象得到,到時候在船舶總公司的內部任務分配大會上,奮進廠拿出自家造的自動和半自動焊接機出來,那些質疑奮進廠硬件兒設備不行的人絕對跟吃了蒼蠅似的,保證不敢再質疑半句話。
人家連你們高價進口的設備都是自己造的,誰還敢說什么?
堵住了其他人的嘴,奮進廠爭取任務的幾率便大大提高!
想通這一層,秦文同在回顧了下蒙建業關于船舶工業上下游配套設備自主制造能力的建言,突然發現自己似乎又TM掉到這小子的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