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林不能不急,他所領導的船舶機械研究所聲學信號研究室,為新式音響水雷引信的核心部件,水聲接收器可謂是不遺余力。
然而在巨大的投入后,得出來的成果卻寥寥無幾,其中最關鍵的一項就是經驗上的欠缺,沒有以往的經驗可以借鑒,所有的一切全都要靠自己的摸索,所以這效率自然慢得可以想象。
當然鄭國林他們也不是沒想過辦法,就比如說從國外弄點資料過來參考。
可問題是無論是壓電式水聲接收器還是磁致伸縮式水聲接收器,都是如今音響水雷最前沿的技術,是人家海軍強國水雷戰力的保證,怎么可能輕易就給人?
正因為如此這東西就算有錢也買不到,所以鄭國林非但無法從正規渠道獲得想要的信息,就是一些參與過這兩類水聲控制器研制的主要科學家的自傳、回憶錄等書籍上也只是記錄了只言片語,完全沒有參考價值。
無奈之下鄭國林他們下只能閉門造車,一個材料、一個材料的做試驗,一個螺絲釘一個螺絲釘的去完善。
所以這研制時間不長才怪呢。
正因為如此,當鄭國林從蒙建業口中得知消息來源時,會激動成這樣,因為那些在旁人眼里普普通通的一句話,就有可能縮短他們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的研制時間。
……
京城那邊的效率很快,接到電話后,不到半個小時就查到了1981年5月17號的《勞埃德船舶日報》,在一處很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蒙建業所說的內容,整體的篇幅并不多,不到一千五百字,但卻將幾種音響水雷的水聲接收器大致講述一遍,特別是應用的原理和大致使用的材料,更是寫得十分詳細。
鄭國林得知消息后,干脆親自跑到通訊室,也不顧長途電話費如何昂貴,就讓京城的工作人員把將近一千五百字的文章給他通讀一遍。
聽完之后,鄭國林先是一陣的愕然,旋即沮喪的揪著自己的頭發,不斷重復著:“我怎么早沒發現?我怎么早沒發現?這都快兩年了,我竟然早沒發現……”
等蒙建業在看到鄭國林時,那本來就亂糟糟的頭發徹底成了雞窩,不過此時的鄭國林卻比之前笑得更為和煦,就連跟在他后面,先前詢問蒙建業的專家,也帶著一臉輕松的神情。
對此蒙建業到不奇怪,《勞埃德船舶日報》上的內容是不多,但卻干貨滿滿,尤其是材料上一句話就把幾種可能性的材料全都羅列一遍。
這在旁人看來不過是最簡單的科普,可在專研此道的研究人員眼中,卻不亞于縮短他們研制進程的金玉良言。
因為這就如同將材料限定在一定范圍,他們只需要有針對性的做對比試驗即可,而不是再苦哈哈的一個一個試,兩相一對比,效率自然是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