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不到三個月,上級領導就突然來到卓越廠,讓他們盡快拿出解決方案,否則一分補貼也別想拿到。
這下卓越廠麻爪了,沒補貼他們吃啥?喝啥?
于是幾位廠領導趕緊聚在一起,可沒說幾句就吵起來,最后吵了半天也沒吵出個所以然,沒辦法這個時候的卓越廠一把手的位置已經閑置了大半年了。
自從那位空降下來的廠長,在完成電視機生產線的引進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事后才知道,人家就是來鍍一層金,根本就沒想著長期干下去,這才會過來蕭規曹隨,至于卓越廠的電視機生產線究竟能不能盈利,人家根本就不關心。
可這么一折騰,原來香餑餑一般的卓越廠,頓時就成了燙手的山芋,只要腦袋沒抽抽,誰都不會過來當接盤俠。
于是群龍無首的卓越廠變得更加混亂。
上級一看這么著也要出問題,于是趕緊過來調研一番后,還是把被架空的宋革廷扶正,沒辦法數遍卓越廠,也只有宋革廷的能力還算說得過去,而且他還是電視機生產線引進的始作俑者,讓他帶領卓越廠走出困境也有將功補過之意。
這還不算,上級領導還專門找到卓越廠的領導班子談話,著重強調他們要多向臨近的奮進廠學習學習,看看人家是怎么一步步干起來的。
也不知道是宋革廷真的人格魅力爆棚,還是在學習奮進廠的過程中體悟到了企業經營的真諦,卓越廠的新領導班子經過半個月的短暫磨合后,出人意料的團結起來。
而重新復出的宋革廷更是意氣風發在內部黨委會上表示:“奮進廠能做的,卓越廠能做;奮進廠不能做的,卓越廠依然能做。既然出現了偏差,我們改回來就行,既然電視機生產線拖累整個廠子,那就壯士斷腕,回歸到本職的造船主業,爭取一年內就超過奮進廠!”
宋革廷不虧是曾在臨海市獲得過改革排頭兵的人物,重新復出后就跟換了一個人似的,一改往日好高騖遠的作風,開始處處務實起來,關停電視機生產車間,整頓造船隊伍,積極爭取船舶訂單,以及將奮進廠作為自己的對手……
然而這些整頓的力度看似不小,可真正落到實處的卻沒幾個,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卓越廠大搞轉型,直接導致造船業不受重視,后來又不斷從主業抽血填補電視機生產線,導致造船主業更加凋敝。
不少有能力的工人看不到希望,紛紛離開卓越廠,不是被臨近的鄉鎮企業挖去,就是托關系轉到其他廠子工作,甚至還有幾個去了奮進廠。
再加上興建電視機生產線時對原有設備的大肆清理和破壞,卓越廠的底子基本上都被掏空了,所以這個時候根本不適宜訂什么具體目標,而是利用小噸位的船舶慢慢恢復工人的水平和工藝流程,然后再談更宏偉的計劃。
可卓越廠的一幫領導已經被奮進廠日新月異的發展刺激出紅眼病了,覺得自己自己是大廠,再怎么不濟也比奮進廠要強,你奮進廠都準備要干海船,卓越廠又怎么干不得?
于是宋革廷便親自帶隊進京,聲稱至少要把一艘散裝貨輪給拿下來,否則他就宋革廷就是個狗娘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