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船舶總公司只能承擔起奶媽的職責,不斷向卓越廠輸血,以維持奮進廠兩千多號人的生計。
如此幾個月下來,饒是船舶總公司實力在雄厚,也有些吃不消,期間總公司不是沒想過派人重整卓越廠,也選派幾位得力的改革干將過去,然而卓越廠這些年積累的問題早就積重難返,已經不是那個人能解決的了。
所以總公司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輸血。
正因為如此,當焦大林提出想借一批卓越廠的工人,以緩解奮進廠熟練工短缺難題時,負責此事的船舶總公司領導非但沒絕焦大林是在趁機挖墻腳,反而認為奮進廠是在幫著總公司分擔困難。
所以答應得那叫一個痛快,恨不得直接把卓越廠塞給奮進廠才好。
焦大林也想把卓越廠一口給吃掉,因為與奮進廠相比,卓越廠占地面積更大,規劃也更合理,硬件設施也更齊備。
不說別的,卓越廠光三千噸級的干船塢就有兩個,最大的一個船塢更是達到了八千噸級,再加上幾個千噸以下的小船塢,光船塢加起來就有七個之多。
之所以卓越廠有如此雄厚的硬件設施,是因為當年規劃卓越廠時,有著在緊急時刻為N艦隊就近建造主力艦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卓越廠跟之后的三線廠一樣,都進行了多余量的超額配置。
只可惜隨著越南戰爭結束,美國撤出越南,卓越廠的地位就開始下降,再加上幾任領導熱衷于運動,經營管理不善,最終導致好好的卓越廠成了如今的一潭死水。
焦大林早有吞下卓越廠的打算,只不過如今的奮進廠的體量太小,真要一口吃下,在產能上不去的情況下,卓越廠原有的近兩千職工就是奮進廠的巨大包袱,所以焦大林并沒急著一口吃個胖子,而是換了個溫水煮青蛙的辦法,一口一口的細嚼慢咽。
這次借用卓越廠熟練工就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因為奮進廠可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人家給什么就拿什么,而是訂立個標準,有本事的通過初步的檢驗直接錄取,享受奮進廠的所有工資、福利待遇;沒啥真才實學的,根本連看都不看一眼,直接靠邊站。
這一下卓越廠那些走關系、混日子的人就慘嘍,奮進廠搭理一下都懶得搭理,這些人自然不甘心,雖說平日里大家伙嘴里都對奮進廠七個不服八個不忿的,可真到人家招人,所有卓越廠的人就差擠破頭。
原因很簡單,奮進廠的工資待遇早已高到令人羨慕、嫉妒、恨的程度,特別是績效獎,更是讓多少人做夢都想進奮進廠。
所以那些被拒之門外的人自然是不愿意,可他們剛想鬧就被船舶總公司給壓住了,人家奮進廠可是來幫忙的,船舶總公司感激還來不及呢,怎么可能會卓越廠的人鬧起來?
于是強力開除七八個帶頭的,所有人就都老實了。
就這樣奮進廠前前后后反復甄選,最后定下五百人的借調規模。
等蒙建業把自己撒潑打滾,求來的兩千噸級的浮船塢連同532艦一同回到奮進廠時,兩廠職工已經完成了磨合與分組,就等著532艦這盤菜下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