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激發起出潛力的卓越廠借調職工,仿佛脫韁的野馬一般,一路狂奔,自然引起奮進廠職工們的高度關注。
特別是看著自己廠建的福利房被卓越廠的借調職工一個個的拿走,心里別提多不是滋味兒了。
不是沒有人為此事抱怨過,覺得廠領導班子有些胳膊肘往外拐。
可真要讓他們去廠里鬧或者告狀,卻是一個都沒有。
原因很簡單,廠里的給獎勵的標準就是一個,那就是縮短工期,提高效益,如果覺得自己行,就自己憑本事去拿,要是沒那個能力,就算取鬧也是自取其辱。
更何況奮進廠也不是沒人拿到獎勵,就比說尚師傅、孫師傅等人,就憑著多年的經驗改良了本班組的操作流程,就順利得到房子。
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沒那金剛鉆,就算有瓷器活兒你也玩兒不轉。
所以抱怨歸抱怨,怎么才能把自己的水平提上去才是王道,因此那些眼光長遠的奮進廠職工們,就比如說甄嘉、孫宏杰等人,充分發揚蒙建業沒臉沒皮的精神,有事兒沒事兒就往卓越廠的那些老師傅跟前兒湊。
面皮薄的就站在一旁默默偷師,臉皮厚的直接去拎著禮品去拜師學藝。
如此一來,原本在奮進廠和卓越廠之間的那點兒隔閡就慢慢的消失了,兩個原本涇渭分明的群體開始逐漸融合,最終成為新奮進廠的基石。
對奮進廠這種明顯籠絡人心的做法,不是沒人反對,就比如說最新成立的卓越廠領導班子,就覺得奮進廠這么做是在挖卓越廠的墻角,一天天跳著腳的到處告狀。
卓越廠不能不急呀,想要恢復生產沒這些老師傅們的幫襯根本玩兒不轉,更何況這事兒要是傳出去,外人還不以為他們卓越廠管理不善,連自家的職工都拉不住?以后讓他們卓越廠還怎么維持下去?
為此卓越廠不是沒想過那借調職工開刀,以開除為要挾,希望被奮進廠拉攏得比較狠的幾個工人返回卓越廠。
結果得到的反應卻讓卓越廠新領導班子差點驚掉下巴,以翟勇為首的那幾個借調職工一聽要被開除,比分房子還高興。
卓越廠頓時覺得有些納悶兒,一打聽差點沒把鼻子給氣歪嘍,原來奮進廠成了里一個名叫勞動保障服務公司的三產機構,之前卓越廠開除的那幾個借調職工,全都被奮進廠安排到這個下屬單位。
適用一兩個月后,直接由三產轉為奮進廠正式職工,工資、福利一樣不差不說,子女到了工作年齡的,還會酌情安排工作。
眼見于此,卓越廠真的都快瘋了,這不就是明擺著搶人嘛,不行,得告他。
于是卓越廠就跟受了欺負的小孩子,哭著喊著到處找“家長”!
結果不用說,自然是處處碰壁,人家上級領導又不傻,奮進廠在外方中途更改工期的情況下,依靠自身能力和制度建設,將上級都一籌莫展的難題給解決了,不獎勵也就罷了,怎么可能去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