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奮進廠上下一片的愁眉不展,乘著火車正南下的章忠也是一臉的愁云慘淡。
他不過寫了篇有關未來海軍發展的專題報告,怎么就成了不務正業了?
章忠很是想不明白,航空母艦明明就是如今海上力量編成的絕對核心,自己怎么就錯了!
然而看看他如今如今的處境,章忠有不得不承認,自己似乎真的犯了個很大的錯誤,從B艦隊很有前途的潛艇軍官,被調到南方擔任一個叫做奮進船廠的地方擔任軍代表。
無論從哪個角度上看,都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貶謫。
于是章忠嘆了口氣,抬眼望向窗外,其實他明白自己的報告并沒錯,反對報告的人也沒錯,幾乎所有人都沒錯,唯一錯就是海軍的發展路線并不明確。
說白了就是沒有一個清晰的海軍戰略思想。
這道不能怪海軍在這方面沒有建樹,而是長期以來,海軍都是作為陸軍的一個沿岸防御的縱深補充存在。
所謂“空、潛、快”盡管奠定了海軍的發展基礎,可實際上卻是為了配合陸軍防御有可能從海上突襲登陸的敵人,本質上是給陸軍創造海上的戰略縱深,爭取沿岸反登陸時間。
核心的作戰思想還是以陸軍為主。
可隨著裝備的發展,以及對外貿易的日益繁榮,以往陸軍為中心的作戰思想顯然已經不適宜新時期的海軍發展。
于是新任海軍領導班子著眼于當前的實際環境,提出近海防御戰略,確定新時期海軍的具體職責。
然而近海防御戰略該怎么防御,用什么防御,編成的核心是什么,卻沒有具體說明。
于是不少深受蘇聯海軍影響的中上層軍官便提出以潛艇為核心的裝備具體實施方案,并且得到了絕大部分海軍領導的同意。
因為發展潛艇,不但經濟,而且還有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的妙用,至于經驗,遠有二戰時的德國狼群打得英國差點斷糧;近有蘇聯的水下軍團讓美國海軍戰戰兢兢,正因為如此,無論從那個方面來講,潛艇都符合如今中國的現實國情。
有同意的,自然就有反對的,章忠就是其中最積極的一個,盡管他是個不擇不扣的潛艇軍官,可他卻是個堅定不移的“航母”核心派。
認為從二戰到前不久結束的馬島海戰,航母不但是海軍行動中的核心力量,更是最重要的打擊力量,潛艇盡管戰斗力也很強悍,但在很多方面卻不如航母,作為單方面的水下突擊尚可,但要作為應對復雜局面的對敵打擊時往往會力不從心。
正因為如此,章忠認為,與其把資金放到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潛艇上,還不如應用在能隨時展現肌肉的航母戰斗群當中,這樣才是符合海軍的發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