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湘西廠和川東廠就成了奮進船舶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軍工部。
為了能將這兩個家企業盡快擺脫困境,實現扭虧為盈,熟知船舶業務,且具備軍船銷售經驗的蒙建業當仁不讓的被奮進船舶股份公司董事會任命為軍工部的負責人,全權處理兩廠事宜。
于是喜歡吃海鮮的蒙廠助,就這樣拎著行李跑到湘西與川東之間的大山里吃起了麻辣香鍋。
當然了除了吃,對兩家企業蒙建業也沒含糊,首先就是讓兩個廠子別再餓肚子,湘西廠還好,畢竟儀表、儀器方面有著很大的民用潛力,介于韓國的整步儀實在上不得臺面,蒙建業干脆就把整步儀這塊交給了湘西廠。
與此同時,利用從日本合作方獲得的技術質量標準范本對湘西廠進行改造和升級,一番運作下來,湘西廠早已是煥然一新。
難就難在生產潛艇的川東廠上,同樣是造船廠,可因為在內陸的緣故,很多大型部件兒運不過來不說,依托的河灘局限性也頗大,正因為如此,就算奮進廠手上有船單,川東廠也接不了。
所以這些日子川東廠只是改造,并沒有任何產出,如此一來中信公司劃撥的八千萬很快就用光了,沒辦法,奮進廠只能從老本兒中擠出三千萬投進去,可依舊見不到任何水花兒。
蒙建業一看再這樣下去不行,川東廠不夸,奮進廠也要被拖垮了,要知道中信公司投入的三個多億,到如今已經沒剩幾個錢兒了,這還是奮進廠的曲軸生產廠沒籌建的情況下。
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在這么耗下去,怎么也得給川東廠弄些船單來做。
然而這個心思一起來,蒙建業就有頭疼了,川東廠設備、人員、乃至技術實力都不錯,可其架構卻是生產潛艇的,盡管潛艇和普通船舶有著很大的通用性,但也存在極大的不同,再加上川東廠師承蘇聯,不少設備都是專業的潛艇部件兒加工設備,通用性很差,這就限制了川東廠承接其他船單的能力。
換句話說,川東廠除了潛艇能玩兒轉,其他船舶根本就搞不明白。
這讓蒙建業的三叉神經很抽抽,潛艇?開玩笑,這東西跟到個大寶貝兒似的,訂單少到大熊貓看了都要流淚,他蒙建業有再大的本事也搞不來呀。
無奈之下蒙建業只能再從奮進廠拿來兩千萬給川東廠更換設備,升級工藝,提高川東廠的通用化能力。
與此同時,開始不遺余力的為川東廠拉船單,然而川東廠的局限性太大,合適的船單實在太少太少,里里外外忙活了兩個多月,也就給川東廠弄來七艘內河郵輪的維修單子。
這點東西對當年剛剛崛起的奮進廠還算有用,可對如今的川東廠來說,連填牙縫兒都不夠,沒辦法,蒙建業只能厚著臉皮去找軍隊,看看能不能讓川東廠在軍品上分點兒東西。
還別說,這一次還真讓蒙建業給撞到了狗屎運,正巧孟加拉國海軍對印度海軍在孟加拉灣的頻繁活動日益擔憂。
于是便在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孟加拉國之際,提出希望中國能援助一型艦艇,用以加強孟加拉國的海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