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按照原計劃,相關研究單位利用1978年獲得的美制MK—46輕型魚雷所得到的研究成果,應用到新一代重型魚雷上,從而解決潛艇部隊的“雷荒”。
然而當年漁民從海里撈上來的美制MK—46輕型魚雷雖然完好,但內中的燃料卻消耗一空,殘留的樣品并不多,盡管通過努力,分析出奧托Ⅱ燃料大致成分,但更精細化的配比卻遲遲弄不出來,再加上注入聲學導引頭、燃料發動機等部分的遲滯。
導致中國新一代重型魚雷進展十分緩慢。
所以這次孟加拉國捕獲到德制的SUT重型魚雷,這些人就像能不能用這種更簡單,成本更低的動力結構替代復雜的奧托Ⅱ燃料,從而讓中國潛艇部隊不再鬧“雷荒”。
作為水聲學的資深專家,美制MK—46輕型魚雷的水聲導引部件兒就是由姜懷民牽頭進行研究,并著手展開仿制的。
所以他對國內魚雷的情況可謂知之甚詳。
也很理解那些技術人員的心思,不過姜懷民卻覺得,電力驅動魚雷不是不能有,但充其量也就是解決個有無問題,真正能讓潛艇部隊發揮真正戰斗力的,還應該是應用奧托Ⅱ燃料的熱力驅動魚雷。
原因很簡單,電力驅動魚雷航速根本超不過35節,這點速度連人家美、蘇高性能核潛艇都追不上,何來威懾?
而奧托Ⅱ燃料魚雷少說也有50節以上的航速,這才是保衛水下國土安全的不二利器。
更何況國內相關單位已經開始魚—3型魚雷的研制工作,而這型魚雷與德制SUT重型魚雷一樣,也是電力驅動魚雷。
如果德制魚雷有極大的技術優勢也就罷了,關鍵是很多地方都跟魚—3魚雷差不多,甚至在精度上還稍遜一籌,如此那還有什么仿制的意義?
對姜懷民的決斷,蒙建業是舉雙手支持的,別看如今SUT魚雷靠著209潛艇行銷全世界,可這雷真心不咋地。
英阿馬島海戰,阿根廷的209潛艇直接突破英軍防御圈兒,摸到英國航母水下,直接就用SUT魚雷展開攻擊。
原以為這種先進的線導魚雷能夠十拿九穩把英軍航母送入海底,結果卻是所有魚雷全部脫靶。
印尼也是該魚雷的大戶,本來興致勃勃買回來當寶貝,結果一用才發現這東西就是個坑貨,怎么打怎么偏,命中率低得差點兒沒讓印尼人哭死。
最后干脆一股腦全都給了接盤俠小彎彎。
效果依舊是怎么打怎么亂竄,搞得小彎彎那叫一個酸爽無比。
當然,蒙建業也為國內奧托Ⅱ燃料進展緩慢而揪心,可再怎么揪心他也幫不上忙,畢竟這種偏門兒而又尖端的領域蒙建業兩輩子都不擅長,不過他相信以國內科研人員的韌勁兒,突破是遲早的事兒。
姜懷民也知道蒙建業在這方面幫不上忙,所以也就沒怎么為難到處甩賣037型獵潛艇的蒙建業。
只不過不魚雷上的事不為難蒙建業,可螺旋槳的事,姜懷民卻毫不客氣的找到蒙建業,這不單單是因為姜老專家看上哪款五葉槳,更重要的是蒙建業所在的奮進廠旗下的海上工程公司里就有一套完整的打撈設備,所以姜懷民不難為蒙建業,還能難為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