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船用螺旋槳若是出了問題有沒有補救的辦法?
答案自然是有,就拿鑄造這項基礎工藝來說,若是出現氣泡、裂縫以及其他的缺陷,都可以用補焊這個工藝來解決。
只不過這項工藝要求極高,畢竟船用螺旋槳的材質、自身結構以及獨特的工作環境,造就了這類大型船用部件的不凡,正因為如此在加工工藝上要求非常高。
就拿最普通的材質來說,大型船用螺旋槳絕大部分使用黃銅或者青銅合金,而銅及其合金由于熔點低,導熱率高,熱膨脹系數大,凝固率收縮率大,液態時與氧的親和力強,氫在其中的溶解度大等等特點,使其在焊接過程中產生的很大的應力和變形,焊縫形成氣孔和裂縫的傾向夜大。
除此之外,由于銅的金屬特性,加速焊接時金屬冷卻和結晶的過程,妨礙弧柱中卷入或溶解的氣體從焊縫金屬或近縫溢出。殘留在金屬中的氣體可能造成氣體的過飽和容易,過飽和溶液的形成會導致裂縫或造成氣孔。
至于導熱率高的特性更是造成焊接銅合金時必須集中強熱源,同時需要預熱,可隨之又帶來了熱影響區的擴大和組織的脆化。
正是以上原因,銅合金螺旋槳不是不能焊,而是十分不好焊,設備和材料到是其次,關鍵是操作人的經驗。
就好比一桌上好的滿漢全席,同樣的食材調料,經驗老到的大師傅,和剛出徒的菜鳥做出來的口味絕對不一樣,究其原因就是經驗,哪怕看不見摸不到,但它就存在。
奮進廠能從漢鄂船院哪里知道螺旋槳的問題所在,自然也知道補救的辦法,可為什么就是沒成功,無他,沒有經驗,以至于上手的焊工不是用力過猛把螺旋槳焊廢了,就是輕點幾下聊勝于無。
同樣在鑄造工藝上也是一樣,沒有經驗的積累,火候的掌控,時機的把握根本就不知道,只能通過一次次的犯錯,然后一次次的總結才能實現積累。
關鍵是奮進廠有心這么搞,可外商哪有這個時間陪你玩兒?
所以當他們發現奮進廠在關鍵的核心部件兒上差得一逼,便毫不猶豫的選擇離開。
同樣當他們聽到梁明秋平淡無奇的“補焊”兩個字后,詫異之余,也停下來了腳步,因為這么長時間,從沒聽說過奮進廠有這個本事,不管是驚訝也好,好奇也罷,留下來看看究竟總是沒錯的。
特別是盧瑟福這個很懂船舶制造流程的人,很清楚螺旋槳補焊的難度,一般具備這項能力的造船廠,無不是技術頂尖兒的大廠,而這類人個頂個兒都是廠里的寶貝疙瘩。
盧瑟福在奮進廠帶了快半年,就沒聽說過奮進廠有這樣的牛人,而剛才卻突然聽說有人要給螺旋槳補焊,便有些不敢相信,所以帶著幾分疑惑,看看中國人究竟耍什么花招。
艾克塔不懂那些高深的技術知識,但也知道補救螺旋槳的技術不一般,于是索性也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