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就在于兒童脆弱而且極其敏感的心理狀態,這些是無法避免的。
在現代社會,還需要送到孤兒院的,就是后者這樣的具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失孤兒童群體。
至于心理治療,這個年紀的兒童一是沒有辦法進行藥物的病歷性治療,他們承受不住藥物帶來的病理性藥效,精神狀態只會更加的不穩定。
同樣,由于相比成人脆弱敏感的心理狀態,治療成人精神疾病的那些心理干預手段效果大多不盡人意。
迄今為止,兒童心理干預治療依然是一大難題。
說到底,就是因為各種原因,被拋棄的這些兒童,從根本觀念上就有這對于成年人的不信任感,而幫助他們進行治療的正是成年人,這就有了無法回避的矛盾沖突了。
被送到孤兒院的這些兒童,這種特點尤為明顯,他們很難去相信成年人,大多有著被父母拋棄,成年人欺騙的過往。
比如那些被拐賣后,被人販子殘忍的打斷手腳,用于乞討的流浪兒童。
再被解救后,這種對于成年人的不信任感表達到了極致,有不少被解救后直接逃跑,再度流浪的例子。
等到再找到這些兒童時,他們已經進入了青少年,整個人的世界觀已經定性,再難挽救。
他們游離在人類文明之外,仿佛社會流浪的幽魂,出沒在大街小巷,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沒有了。
而又有誰在乎他們呢?沒有,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沒有人在意這些蓬頭垢面的流浪者,他們連名字都沒有,家人也沒有,自然沒有人際關系。
或許,他們自己也不在乎吧,因為這樣的群體,自身都非常迷茫。
“這樣啊,那我要好好照顧這些孩子了。”
看著網上對于孤兒的相關資料介紹,自然的轉到了流浪群體之上。
孤兒,流浪兒童,流浪群體,這三者的聯系精密而不可拆分。
孤兒院這樣的機構,就是要避免對于成人喪失信任感的失孤兒童斷開和人類社會的最后聯系,利用院內工作人員和這些兒童建立的人際關系為紐帶,將他們一點點的拉回人類社會。
不然,一但成為流浪兒童,斷絕了和人類社會的聯系,他們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在這個社會中再難追回,最后流浪一生。
看著看著,蘇明的心中有些感慨,悄悄的摸了下濕潤的眼角。
快樂肥宅,一般都有一顆細膩的信息,這些兒童的遭遇,讓他心中莫名的悸動。
“對啊,這樣的工作,比大城市賺錢的爾虞我詐,好像有意義的多……”
他很快聯想到了關于人生價值的問題。
大城市的那種生活,正是因為不符合蘇明的人生價值,那種拼命掙錢,然后花錢享受的生活在蘇明的觀念里,并沒有多少社會價值。
不過是進行資源配置,賺取資金流動的那點利潤差值而已,對于社會層面來說,那樣的工作并沒有多少有價值的社會性鏟除。
本質來說,那樣的工作和搬磚有區別嗎?沒有……
但是,現在有了新的機會擺在了蘇明的面前,在孤兒院照顧失孤兒童,幫助他們走出童年陰影,重新回到社會生活。
“這樣的工作,相比應該是很有意義的吧?”
蘇明默默的想到,他突然覺得自己的人生仿佛開啟了新的大門。
城市里的人,總是將慈善這件事掛在嘴邊,但是,在他們眼里,慈善不過是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