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詢問負一,蘇明發現現實世界歷史上的那些名留青史的人物,反而沒有太多擁有什么悲慘的童年身世,形成他們真正超常意志力和偉大事跡的,反而是成年生活后在那種在殘酷社會的漂泊慘淡之中依舊保持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磨練出來的。
這一點,與文學作品中的反而在主流意識上背道而馳。
想來想去,蘇明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詢問負一。
有能力從一個更加宏觀的高度上對于真實的現實人類文明的負一一定有著合理的簡介。
果然,負一聽完蘇明對于問題的描述在之后,只是略加思索,就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院長,我剛剛掃描分析了所有人類文明的歷史數據和現代文明數據,看法是這樣的。”
“人類的童年,是一個塑造個體精神意志,世界觀等等各方面個人素質的重要成長期。”
“在成年之后,這一點再很難更改,簡略來說就是一個人的整體思維模式就在這個時期形成,而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人際關系對著個時期的影響重要至極。”
“院長你所說的那些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產生一定作用的人類個體,或者說一些展現了人生價值的人類個體,卓絕的意志力特點必不可少。”
“擁有正常童年的人類個體在成年后會擁有一個人類文明正向的思維模式導向,這一點讓他們正在面對人類社會真是的困難時,可以從容應對,不會迷失了方向,這也是他們留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實世界中人類個體,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良好正常的童年,造成的思維模式影響很難在成年之后彌補,因為在某種意義上,沒有了監護人的童年,這樣的幼年個體是被人類正常社會排斥在外,先天在和社會的聯系上產生了某種割裂。”
“與社會割裂帶來的影響,在其之后的人生之中想要挽回,相當的困難,這也是院長您所定義的成功人士中這樣的群體占比極低的緣故。”
“先天和社會的割裂,造成了這種兒童群體正常成長的困難,其次,這類群體在人類社會中的占比本身就是一個極低值,這是正常運行社會必然的特點。”
“我再次獨立這個群體進行統計,發現其少數能夠獲取巨大的人生成就,但是絕大部分反而是極其普通的,他們受到童年陰影的影響,在意志力等心理素質上反而偏離正常個體。”
“由于幸存者偏差這一理論的影響,意志力強,行動力強的這一標簽印象就被文化主流意識所簡化,顯現在了人類的各種文化作品中,并塑造了大量的此類人物。”
“根據分析,從文學創作來說,孤獨兒童這種標簽變成了塑造人物堅強意志力的一種簡便路徑,并通過社會關系的其他方面不足,形成了較為完美的人物形象。”
“原來是這樣,我大致理解了。”
果然,人類社會的復雜程度,從來就是一種連人類自身都說不清的東西。
但是負一從第三方的總覽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簡介,讓蘇明的疑惑得到了解答。
失孤兒童本身的稀少,是的大部分人對齊形成了不了解的神秘影響,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普通人很容易把某些有著失孤童年的成功人士這個標簽擴散到整個群體之上,這也是標簽化印象形成的一個最常見模式。
既然如此,蘇明對于這些孩子身上的狀態就更為好奇了。
就像他現在的這些新生一樣,其實這兩天的接觸,他發現新生們和正常的孩子,除了在剛來時有著更強的警惕心理之外,其他方面并無區別。
一樣的活潑好動,一樣的對事物充滿好奇。
一樣是一群熊孩子。
說到底,不完整的童年是社會強加在這些孩子身上的額外負擔,而不是他們自身的選擇。
因為現實生存的壓力,這些孩子才會在他們原本的世界生活中顯現的如此堅毅,強大。
但是這種殘酷的童年終究只有少數或許本身就非同常人的孩子才能夠承受,并脫穎而出,蘇明在一些文學作品之中隱隱約約的感受到了這一點。
就算是現實世界來說,人類的文明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個戰爭史。
在數千年的戰爭之中,不知道產生了多少的戰爭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