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和整體的兩種意識相互糾纏之下,已經很難說的請人類社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了。
甚至從某方面來說,人類文明這個概念還是處于相當分散,各自獨立的狀態,并沒有達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能夠更加有效的調動自身文明內部的資源。
然而,每一個人類文明中的子體國度,基本都沒有想過和平握手來形成人類文明整體化的進程,似乎就是陷入了一個多元化的囚徒困境一樣,每一個種族,國度都想保留自身的獨立性,每一方都不知道在所謂的合作之后會不會因為入侵而被同化,消失。
每一個有實力的個體在文明的整合上都想占據主導的地位來獲取更多的話語權和保持自身的文化獨立性。
確實,文化多樣性和社會統一性是一種相互沖突的存在。
就以蘇明自身的經歷來說,他在一些歷史課本里見過生活的國度在歷史上,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特殊的特色建筑方式。
江南水韻,西北窯洞,草原金帳,湘西土樓,中原宮殿,這些帶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在現代化進程和社會統一帶來的文化統一之中逐漸消失。
蘇釗從東南到西北,所見的都是同樣的街道,所聽的都是相同的語言,有幾次進行連軸出差任務的時候,蘇釗甚至完全意識不到所在城市發生的改變。
這一點是無法避免的,社會整體一但統一,管理機制的趨同性必然會造成這一點。
不過呢,至少在現在,蘇釗還是有了一個懵懂的想法。
比如,將各國的技術競爭矛盾點轉移到深空之中去,將太陽星的行星開發變為具有可能性的一種概念。
現如今航空航天對于人類社會來說還是一項難度極高,資源消耗極大的進程。
每個國度都知道深空航天技術發展的重要性,但是遙遙無期的利益回收時間和眼下切實存在的巨大資源投入消耗讓他們不得不陷入兩難的境地。
人類很多時候都是一種現實的生物,不然也不會有明日復明這樣的經典語句了。
星系開發注定是未來的事情,雖然是人類今后必然的唯一發展方向,但是很明顯的這些國家不想做那種技術探索道路上逝去的基石,對于航空航天的資源投入相對保守,將航空航天和星系內殖民發展這個任務做成了一個超遠期的計劃任務,通過拉長實現周期的方式來減少資源投入的壓力。
但是這個長期時間,人類自身也在不斷的消耗著有限的地球資源,就是在現代,大量的不可再生自然資源都已經可以被預測開采完畢時間,甚至已經被開采殆盡,在遙遠的未來還能否實現星系內部殖民開發的進程,人類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蘇釗在色究竟天永寧學府的摘星塔上知道至少現在的人類社會是有著比表現出來的巨大的多的深空航天技術潛力的。大量的空間站,太空設施,甚至抵達火星的航天器,都在色究竟天禪寺所在的行星軌道上運行者。
這一點,是負一根據地球的實際情況進行匹配之后展現的,也就是說,現在的地球人類文明是可以做到這點的,并詢問過小負一,絕對在人類文明如今資源承受能力之類。
“既然這樣子的話嗎,我是不是可以給現在的人類國度一些航空航天客機上的支持,讓他們意識到深空航行的可能性大大增強,給了它們這種可能性上的期待值,是不是有可能就將其主要的技術競爭矛盾從軍備上轉移到航空航天技術的研發上?”
“負一你給我點參考意見,我這眼的想法是不是可行的?”
“稍等,我正在重建一個完整的人類社會,并且在航空航天科技的研發進展上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正在進行發展時間加速……已生成321個歷史流向節點,正在進行發展流程跟進追蹤之中……”
“以火星具有完善的自我運行能力的生態致命區域為標志性時間,以追蹤到802個符合要求發展流向節點,12個人類文明自我毀滅節點,231個較低偏離值發展流向節點。”
“根據占比推測,院長您的這個想法對于地球人類來說是可行的,正在收集802個符合要求發展流向節點的詳細技術發展數據,正在進行分析整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