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有些古怪。”
一個青年道疑惑道,看著封青巖不像是邪惡之人。
“傳言,凡是走不過石像路者,皆心術不正,身有邪氣,所以才會觸發蘊藏在石象中的浩然之氣……”第一個說話的中年人,面容威嚴,身上彌漫著一股凌厲的氣息,目光如刀劍般落在封青巖身上,“這士子走不過,怕是心術不正,或是身有邪氣。”
“除了心術不正,身有邪氣外,還有一個可能……”
那老儒生沉吟一下道。
“什么可能?”
這時幾位文相皆有些詫異起來,并沒有聽說過其他可能。
“我圣道之敵。”
老儒生道。
幾位文相皆是有些詫異起來。
“那眼前算什么情況?”
那青年文相問。
“應該是這士子身上,染上了幾分邪氣,所以才會觸發石像之威,瞬間滅掉邪氣,便平靜下來了。”
老儒生想了想道,覺得最為合理。
畢竟石像并沒有擊殺士子,且瞬間便平靜下來,說明問題應該不大。
“那暫且不理會,先暗中觀察,倘若發現有不對,再擒拿。”
面容威嚴的中年人想了想道。
眾人皆是點頭。
不過此時,封青巖依然站著不動,繼續在觀察圣道第九重天,嘗試要看穿圣道九重天之上。
可惜他失敗了。
他總是感覺圣道九重天之上,才是關鍵。
或許自已能夠“看”穿圣道九重天,便與九重天之上有關。
圣道九重天之上,到底是什么?
為何讓他有種息息相關的感覺?
或許正是息息相關,才能夠讓他“看”到了圣道九重天。
不久后,他的目光終于收回來,接著便睜開眼睛。
“先生?”
九歌緊張問道。
“嗯?”
封青巖有些疑惑看著九歌,接著便笑道:“無事,走吧。”
說完,便朝山上走去,很快便走上山頂,還特意打量一下八座文臣武將石像。而站在五常山上,則是看到一個浩瀚般的天地,天地間皆彌漫著濃郁的文氣……
在龐大的天地間,他看到一座座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的大山。
這些大山皆神圣無比,似乎蘊藏著無盡的力量。
它們,似乎并不是真實的大山……
這便是書山?
封青巖好奇打量。
儒教二十七書山,又可分為三大類。
十二經山:仁山、義山、禮三山、詩山、尚山、易山、樂山、春秋四山、經山、子山、史山、集山。
九藝山:禮藝山、樂藝山、射藝山、御藝山、書藝山、數藝山、琴藝山、棋藝山、畫藝山。
六古山:天墳山、地墳山、人墳山、五典山、八索山、九丘山。
三大類中,自然以經山最為重要。
之前所說東樓晦讀盡二十七書山,其實主要是讀盡十二經山。當然,九藝山和六古山,亦有瀏覽過……
還有十二經山中的禮三山、春秋四山等,皆算一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