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青巖亦聽到東君之言,此時在認真思索著。
諸圣追根溯源后,便把“太極”改為“生死”,必定與追根溯源有關,乃至關系著整個秘境。
太極……
生死……
封青巖一邊觀察秘境,一邊在認真思索。
似乎因為前世的緣故,他對“太極”一詞并不陌生,亦有所了解。
雖然在前世中,各家對“太極”的注解有所不相同,但是都以“太極”為天地人物的本有之體。
此體圓含無窮的形象與無盡的功用,本體形象功用不相分離。
在封青巖思索時。
眾文人則在秘境中尋找起來,夏后登天留下的腳印呢?
諸圣追根溯源的圣象呢?
遠古的種種神跡呢
為何秘境如此空?
什么都沒有啊。
這讓不少人有些傻眼起來。
不是說,進入秘境便有莫大的機緣嗎?
機緣呢?
一陣后,便越來越多人面面相覷起來,呆在那里不知該做什么。
“不學《易》,不明易理。”
而在此時,封青巖的靈體一邊飄,一邊思索,亦在自語,“則不知吾人本有此體,不知萬物皆備于我,以致凡事舍本逐末,向外馳求,造成一己與群眾的種種災禍。”
“學易明理,則能趨吉避兇。”
“兇之最大者,為生死問題不能解決;吉之最大者,即是學為圣人。”
“欲學圣人,必須先求解決生死問題。”
此時,封青巖猛然一怔,心神有些震動起來,難道成圣需要解決生死問題?
即是勘破生死?
他的眉頭大皺起來,似乎想起什么便道:“至圣弟子曾向至圣問死,至圣則言:未知生,焉知死?”
“這便是說有生始有死,欲知如何解決死之問題,就必須了解生的來源。”
“而生的來源……”
封青巖停住,靈魂微微有些顫動起來。
他的靈體在他人眼中,則是一閃一閃,每一閃都迸發耀眼而刺目的光亮,令秘境內的文人都忍不住看過去。
“封圣這是什么情況?”
“難道是參透了什么?”
不少文人好奇起來,在專門觀察封圣的靈體,反正自已不知該做什么。
況且,如此弱小的靈體,似乎在秘境內亦做不了什么。
“則是太極!”
此時封青巖心神再次一震,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者,則為陰陽、天地、奇偶、剛柔、玄黃、乾坤、春秋、不變與變,演化天地萬物……”
“所以說,太極便為生之源頭?”
他仔細打量秘境,只見秘境清凈光明,無物之形象,不由心神震動道:“太極生兩儀者,太極寂然不動,本無形象,唯為清凈光明之體,此為無生之理性……”
“動則顯象起用,乃名為生。”
在他說完時,秘境驀然化為混濁黑暗,此乃動,亦是顯象。
“所生之象,其數無窮,但始動之際,只有一明一暗兩種形色,明色為陽,暗色為陰,因此稱為陰陽兩儀……”
但是混濁黑暗,再次化為清凈光明。
并沒有演化出天地萬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