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在當頭。
還有。
當時他的君子之勢能夠如此恐怖,一擊便摧毀了鬼帝的意志,乃是因為他融合了天是、地利、人和……
即是說。
他當時身上的君子之勢,乃是融合了天下讀書人的“君子之勢”。
但是不管如何說。
他身上的君子之勢還是十分強大。
而且,還是第一位凝出“君子之勢”的君子……
不過,似乎從那以后。
他就再沒有使用過君子之勢,因為他感受不到君子之勢的存在,也不知道該如何運用自己的君子之勢。
雖然君子之勢,的確煌煌正正。
代表著正大堂煌。
代表著正義。
但是,君子之勢給封青巖的感覺,卻是大如大道般。
大如大道是什么意思?
即是空。
所以直到今日。
在他遇上沙塵暴后,方知道君子之勢該如何運用。
如何運用才不會感覺到空,才不會不覺得君子之勢空泛無法使用……
而他的君子不動如山之勢,正是由他之前的君子之勢而來。
或者說。
他從“君子之勢”中,創出了“君子不動如山之勢”。
倘若把“君子之勢”看成了圣術《坐而論道》,那么“君子不動如山之勢”,就是圣術《坐而論道》的第一章……
坐而論道,大而空,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
需要具體化。
而君子之勢,也差不多是這樣子。
所以需要具體化。
方能夠顯示出它真正的威力。
至于當初。
他的“君子之勢”為何能夠發出恐怖一擊,那是因為在無形中化為了正義的一擊……
這算是有形了。
正因君子不動如山之勢,乃是從君子之勢中創出。
所以,才會在君子不動如山之勢創出時,就具有強大無匹的威力,一下子鎮住方圓數十里的風沙。
在他借助天地之勢壓縮不動如山之勢時。
他漸漸明白了很多。
而且在此時。
圣術《坐而論道》,亦有了第三章,即是“君子有勢”。
而“君子有勢”的第一式。
即是不動如山鎮萬里。
不過此刻。
他并沒有貿然融入《坐而論道》中,還需要他認真錘煉,起碼有小成的時候,方會融入圣術《坐而論道》里。
《坐而論道》的第二章唇槍舌劍,通篇只有一個殺字。
殺伐太過恐怖了。
這樣有可能會導致殺性過重。
第三章恰好可融入“君子有勢”,緩和一下殺性。
隨著時間的過去。
他的不動如山之勢,始終只能壓縮到方圓四十余里左右,就無法繼續壓縮下去了。
而在此時。
沙塵暴的天地之勢,亦漸漸變得強大起來。
倘若繼續讓它收縮,最終歸為一個點,他還真是無法對抗了。
所以他打算,讓沙塵暴繼續錘煉一下不動如山之勢后,就準備擊碎沙塵暴,以免出現意外了。
隨著時間的過去。
封青巖發現萬里沙塵暴,竟然朝孔雀沙漠西面席卷而去,眉頭隨之皺起來。
他在來西域前,就對西域作了一些準備。
還是知道在孔雀沙漠的西部,有一條名為孔雀河的淡水河,以及有一個三十余萬百姓的小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