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香江的動作指導,不就有好萊塢的導演指定嗎?
為什么香江那邊的電影那么好賣外埠,甚至撲街的也賣的出去。其中便有著人脈的原因了。
久而久之,這也就成了南邊影業界的潛規則了。
南影就是一個香江北上的公司,班底來自香江的電視劇制作團隊,97年就來大陸發展。
總部說是在魔都,但是在香江、灣灣、帝都都有自己的分公司,搞笑的是,分公司可能和總公司差不多大。
而香江北上的影視公司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每次拍戲的時候,就各種找人攢局。
畢竟香江那邊是藝人歸電視臺,電影公司需要某個演員拍電影,才會簽部頭約。
到現在,他們也攢下不少的局,也已經拍了不少電視劇,但是都不太出名。就是有出名有贏利的,最大的好處也歸了明星簽約所在公司。
比如某個明星火了,走穴商演什么的,人家只會與簽約公司聯系,哪里會管捧紅明星的劇組。
聽說也是因為這樣,南影公司要改制,股東們認為香江的電影氛圍不適合大陸,他們也要跟大陸的公司學,自己簽藝人,自己捧。
當然,這只是表面原因。事實上是香江過來的公司,一開始是看不上大陸的演員的。
而且開始那些年,單比票房號召力,大陸的藝人確實比不上香港的演員。
不管怎么捧,都捧不起來。人香江的公司當然就不簽了。
直到最近幾年,香江的好演員老去,不再出現經典電影。相反大陸的一批導演起來,而后靠著在年輕觀眾中的口碑,與香江電影分庭抗禮。
而如果按照另一個世界的軌跡。在2000年左右,還是分庭抗禮,但是再往后,就是大陸壓香江了。
畢竟,不管是導演,還是觀眾,大陸的基本盤遠遠大過香江。
香江電影以700萬人口力壓大陸14億人,靠的其實是那幾位天才、怪才。但是隨著他們老去,青黃不接也是難免。
這也是香江電影北上的原因,沒有人才,再找不到人才,只能破產倒閉了。
總體而言,這個世界正好于這么一個改變期,吳小花如果能搭上這班車,也算是幸運了。
畢竟他需要的是認可,是電影公司用自己的道具。現在了有了,他為什么不去。
做道具是“樂趣”,也就是激活神格。想賺錢,當然是神格的技術了,而且是獨一無二的技術。做道具能賺多少?
按照南影那邊發來的資料,吳小花折騰了半天,來到了南影在上海的總部——高張科技園區的一棟大廈里。
進了大廈,和前臺妹子說明自己是來面視的,妹子上下打量吳小花,“您是來面試藝人的?”
隨著吳小花不斷修行,他的容貌今非昔比。
光潔白皙的臉龐,透著棱角分明的冷俊;烏黑深邃的眼眸,泛著迷人的色澤;那濃密的眉,高挺的鼻,絕美的唇形。
更重要到是他的氣質,有一種高貴與優雅。
這樣的人,說是某國王子都有人信。面試?還面試道具師?
他說錯了吧。是面視藝人吧。
妹子是這么想,也是這么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