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尊敬的大人,這是我家的神器,還望大人能成全。”
秦雪姬打開身邊的盒子,盒子中是一把武士刀,出自吳小花手的武士刀。自從她命人偷到后,一直帶在身邊。
一看到那把刀,吳小花就認出來了。那把刀確實是他做的,這點他肯定不會認錯。
這把刀是徐光頭向他特邀的。
徐光頭的《斗牛》雖然主角只有一人一牛,片中的鬼子只有幾分鐘。鬼子軍官會拔出自己的武士刀,“殺給給。”
完。
但是這只是劇本,只是觀眾們看到的情節。
還記得吳小花演的僵尸嗎?
好好的一具尸體,導演也要他有心理表情,而且那還是一部七日殺電影。
徐光頭在這世界,拍的是文藝片。文藝片是什么?就是導演心中很多很多的故事。
不僅人有故事,道具有故事,刀也有故事。
鬼子軍官本身是一個貴族,有故事,家中有等他回去的嬌妻。他的刀也有故事,不僅是他家的傳家之寶,更有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這把刀的第一任主人是位日和古代國主,在一次戰爭中,國主打了敗仗,他的妻子也以此刀自刎。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暗線,都是不會在電影中演出的。但是徐光頭就這要求,就要求有這么個故事,他甚至要求,“錚”的一下寶刀出竅,寒光一閃,不用講,觀眾們就可以看到這刀的故事。
當時面對徐光頭的要求,吳小花就一個感覺:這輩子都不會去看文藝片的,這輩子都不去!
聽了徐光頭的要求時,吳小花忍不住吐槽多說了一句:“你要不要把光調暗再轉明,代表黑暗將去,黎明將至。”
吳小花當時只是發發牢騷,沒想到徐光頭卻很開心:“啊!你也懂藝術,你看出我燈光表達的感情了……”
因為開心,他拉著吳小花說了一夜。比如他選荷蘭奶牛就代表了西方文化的入侵,荷蘭是西方最早工業革命的國家……
比如奶牛身上的黑白,又代表了黑暗與正義……等等。
反正是活了這么大。吳小花第一次發現,他不會看電影了。
吳小花有這么慘痛的經歷,這把刀,他又怎么會不認識呢?
“這位大人,還請把刀售與我吧。”
秦雪姬拜服于地,再度懇求。
唉!
吳小花嘆了口氣。
日本武士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秦酒公時代的武士刀與現在的根本不一樣。
最早成型的日本刀的形制,根據現代考古界的說法,是來自于平安時期的刀工天國,其作品為著名的太刀小烏丸。自此之后,經過鐮倉時代、南北朝時代、室町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江戸時代的發展,日本刀的形制逐漸成為了今人所見的樣式,其中,刀身長度也在安土桃山時期和江戶時期受到了規定。
然而,秦酒公是日本古墳時代中期(200年-771年)的人,鐵制刀劍,當時的原料以煉鐵為主。譬如崎玉具的稻荷山古墳和島根具的造山古墳都有鐵劍出土。從稻荷山古墳出土的“金錯銘鐵劍”制作于公元471年,是為紀念服侍雄略天皇的功績而作,刀上刻有115個漢字。
平安時代末期之前的刀劍被歸類為上古刀,刀形有別于現在常見的日本刀,或為直刃,或帶雙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