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時齋一郎壓制住內心的激動,說道:“是的,大師。在下修習的是劍道,其他武道空手道也有修習……
日本刀叫“刀”,而用日本刀的武術卻不叫刀術,而是叫劍術,劍道。
日和一直是一個很別扭的地方。一方面,他們可以堅持傳統幾千年不變。另一方面,他們又會追隨學習強者。
“劍道”一詞最早源于中國先秦時期古籍《吳越春秋》。早在兩漢時期,中日即有兵器及冶煉鑄造技術的交流往來。同時中國一脈相承的雙手刀法經過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官方往來,以及朝鮮半島和大陸沿海周邊地區和日本群島的民間交流,于隋唐時期流傳到了日本。
傳統的古劍道,日語叫劍術(剣術),(kenjutsu),(けんじゅつ),是古代日本武士在戰斗時所使用的“真正的”武士刀格斗技。
當時武士刀其實并不是刀,而是雙面開刃的劍。日本刀是后來才出現的單刃刀。
所以雖然出現了日本刀,但日本劍道剛開始教學時用的依然是竹劍,是不用竹刀的,也就是說日本刀術的傳承其實是劍術,所以就一直叫劍道。
吳小花歉意一笑,說道:“非常抱歉,刀術也好,劍術也罷……我現在都沒有收徒的打算。”
刀術,吳小花可以說不會,因為他沒想過御刀飛行,但是御劍飛行是一定會有的。而他也沒有流謊的必要,所以他直接拒絕了。
吳小花這樣說,無疑是承認了自己會劍術。
他不打算收自己,其實也可以否認,說自己不會劍術。
但吳小花沒有。這似乎就可以證明他是會劍術的。
當時沒有武器的吳大師一指點出,自己都受不住,那么他的劍術又有多強?
只是想一想,三時齋一郎就沒有后悔,而是一陣驚喜,抑制不住的興奮和激動。
他興奮當然不是因為吳小花的婉拒。
而是因為,吳小花會劍術。
他,三時齋一郎是一位劍道達人。雖然為了武道,他可以舍劍習拳,但是他確實更喜歡劍。
從沒見吳小花使劍的三時齋一郎雖然是滿懷希望而來,但在他的內心里,同時也很擔心吳小花不會劍道。
一個武道大師,可以用拳,也可以用腳,不一定是位劍客。
雖然都是大師,但他的心里肯定會始終覺得遺憾。
為了更高的武道,也為了那一點點微小的希望。
他來了。
現在,他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巨大驚喜?什么叫做前所未有的慶幸。
至于吳小花的婉拒,固然讓人覺得遺憾和沮喪,但可以想盡辦法的打動吳小花。
三時齋一郎努力壓制住自己的興奮和激動,說道:“吳大師,請飲了此茶。”
這時,服務生為他們上了水與茶葉。三時齋一郎沒有讓其代勞,而是親自展示了一番功夫茶,也就是日和的茶道。
看對方一臉的殷切,吳小花猶豫片刻,點頭道:“謝謝你了。”
三時齋一郎大喜,一邊把茶遞過去,一邊說道:“我的茶道不如秦雪姬小姐。吳大師請。”
“哦?”吳小花笑道,“其實我也不通茶道。茶,好喝就行。”
“嗨!吳大師教誨的是。一郎記下了。”三時齋一郎有如受教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