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一場冷兵器的戰斗。
在他們營地周圍是一個個身披甲衣的武士,手里牽著一只獵犬,犬吠恐嚇。
如果說這些還可以說是假的,是演員的話,那么戰斗中的人全副武裝,刀槍齊備,估計有好幾百人,全是冷兵器。同時還有幾百只獵鷹和獵犬。
在這些人包圍中的豺狼人便是他們的獵物。這只狩獵大軍,橫的放飛鷹,縱的放獵犬,在霧中到處尋找豺狼人的蹤跡,找到之后,毫不留情,將槍殺不死的它們一一捕殺,就一點也假不了了。
當然其他人看不見霧中詳情,現在只有吳小花的神念可以看到也就是了。
看不見詳情,傭兵們自然不會胡亂開槍,他們紛紛進入營地打聽。吳小花他們到來時,也是直接進入了營地。
進入營地后就看見一個小小的巫師,頭上有鋼盔,鋼盔上插著一根野雞毛,身高七尺左右,騎著一匹馬。
看上去不太像是他們營地的人,反而像是北美的印第安人。
“他是什么人?”
所有人都好奇這點。
“來來,讓勞拉女士為你們解釋一下好了。”
每個歸營的人,都會得到解釋說明。
那些狩獵的人是勞拉他們遇上并帶來的。
也就是說,他們是這里的土著。
勞拉他們可不是吳小花,而蠱獸們也不只有一種兩種,還有一種陰影蠱獸是可以建立陰影通道,使普通人進入,寄生,或是其他。勞拉遇上了。
“我們一直守著這樣的通道。”那個巫師用古夜郎語說。
夜郎人是最早接觸到“藥”,也就是“蠱”的種族。
夜郎故事首見于司馬遷的《史記》。漢武帝開發西南夷后,為尋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達今云南的滇國,再無法西進。逗留期間,滇王問漢使:“漢孰與我大?”后來漢使返長安時經過夜郎,夜郎國君也提出了同樣問題。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來便演變成家喻戶曉的成語。
其實夜郎國在殷商之際便活動在中國西南和中南部的廣大地區,史書記載,夜郎的主題民族就是濮人、僚人,在戰國時期便建立了夜郎、且蘭等一些小的獨立的邦國。
當然,有點兒尷尬的是,對于古夜郎語,吳小花、仇九他們都不會說,也聽不懂,反倒是由勞拉為他們做的翻譯。
雖然勞拉也不會說,但是他們卻在比手畫腳中完成了交流。
不過當這個巫師看到了吳小花他們后,卻直接用古漢語說:“你們收割了藥?”
歷史上夜郎國在不停的擴張之后,成為了西南夷狄中最大的國家,其他民族開始進入了夜郎國的控制范圍,到了鼎盛時期,甚至有一些民族的人口數量超過了濮人、僚人,而這些人便是后來的漢人。
也就是說夜郎在古代有諸多少數民族和一部分漢族在此居住的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
這也是為什么會有“夜郎自大”的原因。可以吸引他國人民定居,當然就免不了飄了。
“藥?你是說蠱?”
對方說古漢語,吳小花他們就聽的明白了。即便有些字發音不同,但是卻可以真正的交流了。
這一點很重要。畢竟勞拉的翻譯事實上不是什么翻譯,只不過是雙方的比手劃腳,連猜帶蒙罷了。其中有多少誤翻,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