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花打開看了看木雙給自己的錢包,里面有十個銀幣,還有幾十個銅幣。
這些錢,他也只是看看,是不能花的,必須上交。
而這錢也就是成了現世人間與這世界第一筆的外匯儲備。
不是說人間沒有金銀,而是外面的科學家擔心人間大量向這個世界傾銷金銀,會破壞人家的經濟與金融。
一開始吳小花也是認可的。直到后來這條限制才解除,因為人間的科學家們想多了。他們太驕傲了。
這與這世界的“仙”看不起凡人,不認可凡人與他們是同一物種,稱其為三因子,是一樣的驕傲。
不過這也不怪他們,畢竟科學進步下的物質繁榮,確實值得他們驕傲。
而這世界的物價似乎也在證明了這點。
比如一個燒餅一文錢。而想吃牛肉,就要銀幣付帳了。
從食物的角度分析,這世界的經濟體格大約也就是封建社會的格局。
而三川城最差的客棧,現在也需要一銀幣一晚上,這還不包括吃飯。略微好一點的客棧,都是超過了五銀幣一晚。
以這城池客棧的價格,與木雙贈吳小花的錢來看。似乎也在證明這世界金融體格的脆弱--擁有大批隨從的貴女(木雙)的銀錢不多,其他人就更沒什么錢了。
在這個判斷下后方緊急調撥了一批物資,讓吳小花他們派人去接收。里面有衣服、有食物,還有他們的身份證明,一種模仿古代的度碟。
當然,還有大量的金銀,這不是讓吳小花他們擾亂當地經濟的,而是一種“貢禮”,華國古代不都興這個嗎?
也就是說從這一刻起,吳小花他們就從普通的登仙者成為了使節團,臨時工,臨時任命的。
只不過他們與古代那些名為上貢,實為騙貢的騙子們不同。他們是以“上貢”為名,結交友好,共同開發為實。
這也是上面的意思。看一個好地方,便要開搶,不是華國的作風。所以上面目前的基調是“共同開發,共同富裕”。
于是,吳小花他們聽令來到登仙廣場,準備就在廣場這邊開始收集情報。上面認為木雙的情報太低了。
只不過這一收集,有點兒恐怖。
這里的是說登仙廣場原本叫望鄉臺。對!就是那個走出了黃泉路便上了望鄉臺的望鄉臺。
老話說,一到望鄉臺,遠望家鄉回不來。高高一個石臺,發出陣陣陰光,坐臥路轉之勢,上可回頭瞻望,書寫三個赤紅大字望鄉臺。走到了望鄉臺,幾乎就沒有還魂的可能了,陽間的肉身這個時候也差不多都到了黃金入柜裝殮的時候了。這望鄉臺是南無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體恤眾生不愿死亡、惦念家中親人的真情實意,發愿而成。讓亡故的靈魂,站在望鄉臺上最后的看一眼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站上了望鄉臺,能看到陽世的家宅,看到親朋好友,看到了自己已經死亡的肉身躺在那里。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人是不明白這種撕心裂肺的痛苦的,勸君多一些寬容心善待家人,朋友。不要等到后悔莫及的那一天,一切都晚了。這望鄉臺上,不知承載了多少傷心的,悔恨的淚啊!
這個傳說,便有點兒恐怖了。
后方的科學家們有人認為這是古代傳說的變體,但也有人認為這是這世界的秘密。
比如修“仙”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
特別是娜帕拉的存在,似乎是證明了這一點。
不過吳小花卻有一種“如果這里真的是望鄉臺呢”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