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1,戰場進入!”
隨著系統有些古板的聲音,畫面隨之切換。
所有的16臺機甲,全部位于一架突擊艦上,高度4000米,而每臺機甲背后也多了一臺反重力裝置輔助。
戰網系統也將作戰任務發布到每名機甲師的戰術頭盔上:攻占颶風戰俘營,營救不少于五十名戰俘。
這個模擬戰場,同樣是來自于真實的戰場。
根據滾刀肉給唐浪傳來的真實戰場介紹,聞名星空的“颶風計劃”,那是百年前西南聯邦和杰彭之戰中,西南聯邦軍方完成的最精彩特種機甲作戰,沒有之一。
在戰爭中期,兩國交戰甚為焦灼,兩國邊境橫跨數十光年的主戰場上超過十顆行星數易其手,雙方來不及撤退而被包圍而被俘的官兵也不在少數。
而即將降落的這顆行星,唐浪卻是無比熟悉。這是聯邦曾經的搖光星系門戶山海星,在未來被稱之為拉菲星的行星,交戰雙方對于該行星投入大量地面機甲部隊不說,大氣層之外更是有雙方超過四支主力艦隊在星空中浴血搏殺。
墜毀于拉菲星的星艦多達百余艘,從星空中射向地面進行炮火增援的大口徑能量炮甚至將行星上的山脈抹去,叢林變成了荒漠。但最終,在戰損超過十個機甲師之后,西南聯邦軍終于重新在拉菲星站穩腳跟,開始集結兵力向占據著另一個半球的杰彭軍發動進攻。
聞名遐邇的“颶風計劃”正是這樣的戰斗態勢下的產物,經過周密計劃,一個特種機甲連被空投至距離西南聯邦主力1500公里之外杰彭人控制的叢林腹地,雖孤軍深入但卻打了杰彭人個意想不到,不僅全殲戰俘營杰彭人一個機甲連,并帶著從戰俘營解救出來的500戰俘在叢林中和杰彭人打游擊戰,最終以該特種機甲連戰死超過四分之三的可怕戰損堅持到了聯邦主力的到來。
雖然幾近全軍覆沒,但其傳達出的意義卻顯而易見,聯邦不會放棄任何一名聯邦戰士。在獲知500余名戰俘最終活下來的高達300余人,聯邦軍士氣大振,拉菲星之戰經歷了近兩年的相持后終于被全面收復,最終也拉開了聯邦軍全面向杰彭反攻的序幕。
戰后,很多軍史學家將拉菲星之戰做為西南杰彭兩國交戰的轉折點,而時任拉菲星前線總指揮的陸飛中將更愿意將“颶風計劃”做為拉菲星之戰的轉折點。他的幼子,特種機甲連副連長中尉陸鷹,歿于此戰,時年27歲。
沒想到,戰網系統會以如此著名一戰做為戰場藍本。
只是難度,顯而易見的要比曾經的戰場要大的多。真實的戰場上,杰彭人根本不知道聯邦軍方會動用一個如此精銳的特種機甲連行險一搏,距離戰俘營最近的主力部隊也在500公里之外,防御松懈的守軍也給了進攻者可趁之機。
可在這個模擬戰場中,軍方的那些家伙,完全可以等在戰俘營的陣地里等著他么到來。本身實力就已經極強,還擁有完善的防御工事,這場仗還怎么打?
從領隊的那位中級一級機甲師小分隊長瞬間變得嚴肅的臉色上,唐浪都能想見他的痛苦。
不過,要負責進攻并帶回至少五十名戰俘的衛隊方也有自己的優勢,戰網系統并沒有給出嚴格的時間限制。而根據滾刀肉這貨悄摸的入侵對手那邊獲得的信息顯示,戰網系統對他們的戰斗任務則是:限定在時內,肅清所有潛入之敵。
也就是說,如果16臺機甲能夠在著陸之后選擇潛伏尋覓合適戰機,軍方那個機甲班就無法再躲在烏龜殼里等著敵人主動上門,他們必須得進入叢林進行搜索,這是雙方能夠在叢林戰中公平決戰的機會,也是衛隊這邊唯一能戰勝他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