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七月初才開始寫網絡,到目前為止也就兩個多月而已。”
“為什么粉絲這么多?呵呵……可能是因為寫的很好看,寫的速度又快吧。”
齊御臉上是謙虛的笑容,但話語中卻充滿了自信。
“什么叫速度快?大概就是……我一個月寫了三百多萬字吧,寫一本四百萬字的網絡,兩個月就完成了。”
“質量沒法保證?額,我的第一本書水準確實一般,但我想,兩萬多的均定,應該可以證明第一本書的水準勉強在及格線上吧。”
“什么是均定?恩……兩萬多均定的意思是,我的第一本書掙了一百多萬信譽點。”
“恩,可以理解為,我兩個月掙了一百多萬。”
如何掙錢,永遠是最吸引人的話題。
當得知齊御寫網絡,兩個月就掙了一百多萬的時候,看新聞的人注意力已經發生了轉移。
從關注齊御和昆陽的沖突,到了齊御寫的是什么,為什么這么掙錢。
“不算多,真的不算多。”齊御繼續對著鏡頭,臉上是謙虛的笑容,口中是充滿了自信的話:“因為我第二本書,也就是目前正在寫的書,比第一本掙的還要多。”
“是的,這本書剛剛開始寫,但均定已經超過了第一本書。就算以后均定再也不漲了,保持目前的水平,這本書也能掙個三四百萬吧。”
“當然,均定不可能不漲,因為這本書的成績,每天都在提升。”
“預計的話……這本書寫完,至少應該能掙一千萬。當然,純粹的稿費,不算可能產生的IP改編。”
從沖突新聞,到齊御的個人吹逼,如此跑偏的視頻內容,卻反而比之前更有吸引力了。
這或許就是金錢的魅力吧。
當聽說齊御一本書能掙一千多萬的時候,很多人也不管這是齊御的預計,并非已經發生的事實,就直接邊看視頻,邊搜索起了齊御的。
并不容易搜到,因為齊御的筆名是琦玉。
于是很多人直接搜索《雪中》這個書名,因為齊御只說了他正在連載的書名。
視頻繼續。
內容終于回歸了正題。
明基問道:“飛兒樂隊原本有三個人,你們都是第22新城藝術學院的大一新生,你和他們三個是室友,因為共同的愛好所以加入了飛兒樂隊。但是,為什么你又變成了他們的老板呢?”
“因為我本人正好和朋友創建了一個小公司,而他們三個又正好沒簽公司,所以……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可眾所周知,藝人想要發展起來,離不開擁有資源的公司支持,你覺得,你的公司能夠給他們幫助嗎?”
“明記者,你的問題有一個誤區,那就是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身份是藝人,我們認為我們是樂隊。”
……
“關于昆陽對《我不想飛》這首歌的評論,對于搖滾音樂的評論,你是怎么看的呢?除了舞臺上對他說的那些話之外,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一番彰顯主題的對話之后,觀眾們就看到屏幕中的齊御,眉頭微微皺起,劍眉帶鋒,眼神銳利的說道:“我只想問一個問題:到底是誰給他的勇氣來做評委?”